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中研院:台灣經濟成長 坐五望六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28日修正2021年台灣實質經濟成長率預測至5.05%,較去年底估測的4.24%上修0.81個百分點。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周雨田表示,上修來源是民間投資增加遠大於預期,單是這一項就上修近5個百分點。

該所強調,考量不確定因素與預測誤差下,預測2021年台灣實質經濟成長率有三成的機率可以到6%。中研院經濟研究所長陳恭平強調,不確定的來源有三大部分,一是新冠疫情,二是中美紛爭,三是環境變遷,建議國人應調整對於「經濟預測」的態度不可能視為是絕對精確的估值。

周雨田表示,今年經濟景氣處於「持續增溫」,第一季實質GDP年成長率達8.92%,5月中旬國內疫情爆發,全國提高疫情警戒,展望下半年,政府積極推進民眾施打疫苗,以期有效控制疫情,支撐消費與外貿成長動能。

民間投資今年第一季實質年增率為13.7%,中研院經濟所指出,由於貿易戰及疫情影響,廠商推動供應鏈在地化,基地移轉效應延續。且全球經濟復甦下,半導體大廠持續投資先進製程設備、航空航運業擴增設備、加速5G網路建設等,廠商擴大資本支出,今年上半年資本設備進口(以美元計價)年增29.16%,顯示投資動能續強,預估2021年民間投資年成長率將可達8.9%。另一方面,政府發展都市更新與社會住宅,以及離岸風電、太陽光電等綠能公共工程,預估2021年全年實質固定資本形成年增率為7.54%,相關數值均較去年底估測在這次大幅上修。

周雨田表示,政府振興券愈早發愈好,現在還沒完全解封,很多內需產業仍受到衝擊,應該利用振興券全面激勵內需,讓產業面得到比較大的幫助,但應該先用於拯救疫情受創嚴重的內需產業,如餐飲住宿,其餘才規劃用在振興券。

星展看內需 明年中才能復原

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28日表示,本土疫情破壞台灣內需,下半年民間消費的復甦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估計消費僅會走出耐吉型反彈,預估台灣民間消費到2022年中才會完全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央行貨幣政策也將因此受到影響,及至2022年底才會有調整利率的可能。

星展集團28日舉辦第三季經濟展望線上說明會,維持第一季期間對202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5%的預測。馬鐵英提醒,在去年下半年基期效應下,2021年台灣GDP年增可能放緩,將從第二季的6%左右,下降至第三、第四季平均3%的水準。整體來看,台灣下半年經濟成長動能將繼續由出口與製造業帶動,民間消費與服務業的復甦相對緩慢,總體經濟可能繼續呈現「外熱內冷」。

「內冷」現象明顯是受到疫情警戒措施的影響,星展集團估測,本土疫情在5月中旬爆發,民間消費在第二季大幅衰退達10%,隨著疫情警戒降級,第三季應可看到報復性消費和反彈,但不表示一切都可以回到正常水平。

由於疫苗接種率尚未達到全體免疫的80%,台灣集體免疫時點估計是明年上半年,加上變種病毒不斷演化,秋冬季節仍存在疫情反覆風險,景氣復甦可能不會一帆風順,民眾收入恐縮水、就業機會也會減少。

至於「外熱」部分,星展集團指出,不僅今年第一、二季GDP年增率的8.9%、6%多由熱絡的製造業所創造,下半年製造業成長動能保持強勁,海外需求更因歐美經濟將進一步重啟,在供應鏈支持下,出口可望維持雙位數成長。

馬鐵英指出,受惠於疫情帶來的數位化需求、持續的技術創新、以及各國政府的支持性措施,全球半導體市場的資本支出,今年將呈現約30%的爆發式成長。

考慮晶圓廠的建廠周期,現有資本支出轉化為生產產能的增加,大約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因此全球晶片荒現象可能持續至2022年。在此背景下,台灣半導體產業可望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延續強勁成長,並為總體經濟注入動能。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