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0/5)日國際財經新聞,重點摘要:
1.前非裔員工怒告種族歧視 法官判特斯拉賠1.37億美元
美國舊金山聯邦法院4日(周一)裁定,要求特斯拉支付前非裔員工狄亞茲(Owen Diaz)1.37億美元賠償金,因此人先前在特斯拉任職時忍受具有種族歧視的惡意工作環境。
根據狄亞茲律師指出,法官判賠內容包括1.3億美元的懲罰性賠償以及690萬美元的情緒壓力賠償,總計高過於他為客戶提出的金額。
法官判決特斯拉在2015和2016年間在加州Fremont工廠內並未採取適當措施避免約聘員工狄亞茲遭受種族騷擾與歧視的對待。
狄亞茲日前怒告前雇主特斯拉,表示在特斯拉任職期間遭遇同事以不當辭語羞辱他和其他黑人員工,例如叫他「滾回非洲」,在他工作場所和廁所會有種族歧視的塗鴉。
(工商時報 陳怡均)
2.澳洲8月貿易順差意外增至歷史新高
澳洲8月貿易順差意外增長至歷史新高,因液化天然氣(LNG)與煤出口走強,更多抵銷鐵礦砂價格拉回的影響。
澳洲統計局5日(周二)公布,8月國際貿易順差由7月的127億澳元躍升至151億澳元(約110億美元),寫下紀錄高點。分析師原本預期貿易順差將下滑至103億澳元。
拜LNG、硬焦煤(Hard coking coal)、燃料煤(thermal coal)需求強勁所賜,澳洲8月出口勁揚4.1%至485億澳元。
隨著中國缺電危機以及各國趕在冬季前搶購LNG與煤,亞洲能源需求更加火熱。澳洲8月向中國商品出口額比去年同期大增55%至186億澳元,顯示與北京當局的貿易與政治緊張對出口影響不大。
(工商時報 陳怡均)
3.福特電池夥伴SK:美國2025年前電池供應將持續短缺
福特電池合資夥伴韓廠SK Innovation高層向路透表示,由於興建生產線前置期比較長,預料美國汽車產業到2025年以前都將面臨電池供應短缺。
SK Innovation執行長金俊(Kim Jun,音譯)、電池事業SK On執行長Jee Dong-seob指出,SK On也考慮開發磷酸鐵鋰(Lithium iron phosphate,LFP)電池,此技術在成本與熱穩定性具有優勢,不過行駛續航力較短。
金俊強調,目前美國的電池產能遠低於需求。興建一座廠房以因應需求,前置期必須達30個月,這包括選定廠址、建造、產品測試的時間。他預料電池短缺至少會持續到2025年。
(工商時報 陳怡均)
4.完勝疫苗的終結疫情救星?解析默沙東新冠口服藥
最近默沙東(MSD)藥廠研製治療新冠病毒口服新藥莫紐匹拉韋(Molnupiravir)引起廣泛的注意,由於藥效較預期中良好,已經申請緊急使用,且因台灣有「參與」,也備受國人期待。
由於此藥被認為可能終結疫情,甚至還造成疫苗藥廠股價下跌,這種對新藥過度樂觀可能是受媒體對藥物誇大報導的影響。
(中時新聞網 盧伯華)
5.歐洲能源吃緊之際 北溪天然氣2號管線開始注氣
連接俄羅斯與德國的北溪天然氣2號管線(Nord Stream 2)營運商今天表示,已經開始為管線注入天然氣。
為這條穿越波羅的海(Baltic Sea)管線注氣的最新舉措,正逢歐洲面臨能源危機,天然氣存量來到新低,天然氣價格與油價飆漲之際。
北溪天然氣2號管線公司(Nord Stream 2 AG)表示:「北溪天然氣2號管線第一條支線的注氣程序已經展開。」
「這條支線將漸漸填滿,以便達到後續技術測試需要的氣壓。」
北溪天然氣2號管線公司是俄羅斯能源巨擘「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旗下子公司所擁有,總部設在瑞士。
北溪天然氣2號管線公司表示,將在適當的時間點發布與技術措施相關的更進一步資訊。
這條管線繞過烏克蘭,導致歐洲盟邦烏克蘭每年損失12億美元的過路費。
2014年俄國兼併克里米亞後,就和莫斯科不合的烏克蘭警告歐洲,北溪2號可能會被莫斯科用於施加壓力。
美國先前與德國達成協議允許北溪2號完成建設,但表示,如果這條油管被當成武器,美國將會制裁莫斯科。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今天表示:「我們仍然反對這條油管,我們依舊認為這是俄羅斯聯邦(Russian Federation)地緣政治的計畫,我們會繼續定期評估,並援引與評估結果一致的法律應對。」
(中央社)
6.海外接種疫苗者 韓國擬逐步放寬限制
韓國防疫當局今天宣布對已接種疫苗者認證範圍修正案,在海外接種完畢COVID-19疫苗、且取得免除隔離資格者可在入境後申請認證,享有境內接種者的社交距離優惠,後續擬將逐步放寬適用範圍。
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中央防疫對策本部今天公布上述修正案,無論國籍,在海外完全接種且持有免除隔離許可者,以及駐韓美軍、駐韓外交使團與其隨行家屬,可依相關規定申請接種認證書,享有韓國境內針對完全接種者提供的社交距離規範優惠措施。
符合資格者可持接種證明及免除隔離許可至衛生所登錄接種履歷、取得書面接種證明;有韓國手機門號者,可利用COOV app取得電子版證明。駐韓美軍將另依政府協議核發。
不過,申請者於海外接種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必須為世界衛生組織(WHO)認證的疫苗,包括輝瑞/BNT(Pfizer/BioNTech)、莫德納(Moderna)、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AZ)、嬌生(J&J)、國藥(Sinopharm)與北京科興(Sinovac)疫苗。
中央防疫對策本部表示,近日將針對無免除隔離的韓國籍海外接種者,研議接種認證方案,外國籍部分將視後續「與病毒共存」(with COVID-19)方案訂定細部措施。
韓國至今累計32萬1352例確診,中秋連假後激增的單日確診數上週末首次下降至1500多例;全國人口的77.4%至少已接種一劑疫苗,完全接種率達53%。當局預計在10月底至11月初開始逐步放寬防疫規定,回歸疫情前日常。
(中央社)
7.英國兩艘巡邏艦駛入太平洋 為壓制共軍添力
英國皇家海軍新型巡邏艦艇「添馬艦」及「史佩艦」3日穿越巴拿馬運河,進入太平洋水域,將在印太區域常態部署至少5年。「史佩艦」透過官方推特宣布,兩艘艦艇抵達「我們的新遊樂場」。
「添馬艦」(HMS Tamar)及「史佩艦」(HMS Spey)9月7日自英國朴茨茅斯港(Portsmouth)啟程後,穿越大西洋,經巴拿馬運河(Panama Canal)進入太平洋水域。夏威夷預計是這兩艘艦艇在太平洋的第一個泊靠點。
積極執行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政府「全球化英國」(Global Britain)政策的英國海軍近日在印太區域活動頻繁,且屢創先例。
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HMS Queen Elizabeth)打擊群4日再度駛入南海,這是打擊群5月底展開部署後的第二次,無視7月底首次進入南海執行「合法航行」時,北京曾強烈抗議。
打擊群編隊中的「里契蒙」(HMS Richmond)巡防艦9月27日由北往南通過台灣海峽,並在10月1日泊靠越南東南部的金蘭港,展開為期4天的訪問行程。
「里契蒙艦」抵越日期具象徵性。2010年9月30日,英國與越南宣告建立涵蓋政治、經貿、安全、科技等領域的戰略夥伴關係。此次英國海軍在雙邊戰略夥伴關係又一個周年訪越,除了軍事對話,「里契蒙艦」在結束訪問、往南朝新加坡海峽(Singapore Strait)航行前,也與越南人民軍海軍首次舉行「交匯演習」(PASSEX)。
另一方面,打擊群編隊45型(Type 45)驅逐艦「鑽石」(HMS Diamond)3日展開與澳洲海軍為期3天的演訓,期間將首度演練遠距電子作戰。在此之前,未加入英、美、澳AUKUS三方安全聯盟,「維護自由開放印太區域」決心曾遭外界質疑的紐西蘭,其海軍9月底也與伊麗莎白女王航艦打擊群部分編隊舉行雙邊演訓。
同樣是9月底,日本海上自衛隊首度與英國潛艦舉行雙邊演訓。參與演訓的是伊麗莎白打擊群編隊的「機敏級」(Astute class)核動力潛艦。
根據日本海上自衛隊10月4日發布的新聞稿,伊麗莎白女王航艦以及美國兩個核動力航艦雷根號(USS Ronald Reagan)和卡爾文森號(USS Carl Vinson)打擊群2至3日偕同日本、荷蘭、加拿大、紐西蘭在沖繩西南海域聯合演訓,6個國家總計出動17艘艦艇。
參與沖繩聯合演訓的五國聯防(FPDA)成員國8日將轉進馬來西亞半島東南水域,至16日止舉行「柔佛黃金」(Bersama Gold 2021)聯演。根據公開資訊,伊麗莎白女王航艦打擊群已通過呂宋海峽(Luzon Strait),將先與新加坡海軍演訓。
五國聯防涵蓋英國、新加坡、澳洲、紐西蘭及馬來西亞等大英國協成員國。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海軍9月29日宣布,伊麗莎白女王級(Queen Elizabeth-class)航艦2號艦「威爾斯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 )已完成「報喪女妖」(QinetiQ Banshee Jet 80+)新一代低成本艦載輕型固定翼無人機技術驗證,是英國海軍首例。
「報喪女妖」不易被雷達偵測,主要將用於防空訓練,模擬多種空中威脅,並可掛載感測、通信和武裝設備,隨時隨地執行多樣化任務。
英國海軍10月1日指出,「威爾斯親王號」已準備好展開全球部署。
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擴張和威嚇行動日益引起各國警戒。4日總計有56架共機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是國防部去年9月17日揭露共機動態以來,數量最多一次,而自1日至4日晚11時止,已有149架次共機擾台。部分專家指出,共軍意在升高對台施壓,並向在周邊演訓的國家展現軍事實力。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