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方力挺本土半導體產業鏈,以及晶片荒抑制下游業者出貨下,大陸晶圓製造龍頭中芯國際在「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二期重金挹注下,正加緊在北京、上海、深圳加緊擴產。23日晚間傳出,大基金二期將向中芯深圳項目投資5.313億美元,加速該廠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近日中芯剛結束高層人事地震,隨即宣布與大基金二期聯手投資上海臨港12吋廠後,雙方再度聯手的另一重大項目。不過,陸港兩地上市的中芯國際24日表現不佳,中芯A股收跌0.25%報人民幣54.77元,2021年股價累計跌5.20%;中芯港股收跌1.36%報21.8港元,2021年累計漲1.16%。
綜合陸媒24日報導,大陸發展半導體最重要的產業基金:大基金二期,正與中芯國際緊密合作,透過資金挹注推動中芯在大陸各地的擴產計畫,希望以此補強大陸在半導體產業鏈中較為薄弱的製造環節,並鎖定在北京、上海、深圳等IC設計及汽車、手機、家電等終端消費品聚集地投資。
23日夜間中芯國際公告,大基金二期出資5.313億美元,入股中芯深圳,而中芯持有中芯深圳股權,將由約77%降至55%。公告稱,由於中芯目前還有5.313億美元資本尚未匯入中芯深圳,因此協議後,中芯決定將這部分應繳但未繳的資本,轉讓給大基金二期。
中芯國際表示,透過訂立新深圳合資協議,有利於進一步改善中芯深圳股權結構,整合各方優勢資源,為加速中芯深圳的業務發展奠定基礎。
依照原先規畫,中芯深圳主要是生產28奈米及以上的晶圓和提供技術服務,每月產出約4萬片12吋晶圓,預期2022年開始生產。陸媒曾披露,中芯深圳廠將有「神祕第三方」參與投資,如今證實對象正是大基金二期。
本月上旬中芯國際剛宣布高層人事案,包括副董事長蔣尚義在內等台系背景高管被清出董事會。但中芯同日即宣布與大基金二期攜手,共同投資上海臨港12吋晶圓廠項目。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為55億美元,中芯、大基金二期、海臨微分別占股66.45%、16.77%、16.78%。以此估算,大基金二期約投下9.22億美元。

有關高層巨震?中芯收上交所監管工作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