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小二年級的小淵,上課時常常不專心,在課堂上還會頻繁地擠眉弄眼,學校老師請媽媽帶小淵去醫院給王醫師評估。到了醫院,王醫師一問之下才發現小淵早上起床容易打噴嚏流鼻水已經兩年多了,每天早上都像在「包餃子」,需要擤掉半包的衛生紙,也容易眼睛鼻子癢,常常揉鼻子至流鼻血,晚上睡覺也會鼻塞、張口呼吸,翻來翻去睡不好……。經診察後王醫師告知小淵媽媽小淵有「過敏性鼻炎」,造成早上頻繁打噴嚏流鼻水、夜間鼻塞張口呼吸影響睡眠,難怪每天上學都不能集中精神,影響在學校的學習能力與表現。
過敏性鼻炎是個現代文明環境病,影響全世界至少10-15%的人口而且盛行率持續增加中。在台灣,過敏性鼻炎為最常見的兒童過敏性疾病,根據先前資料庫統計分析,近50%的台灣兒童有過敏性鼻炎的問題,且半世紀以來盛行率快速攀升,可見「環境」是個不可忽略的重要誘發因素。
過敏性鼻炎是鼻子接觸過敏原之後,引起發炎反應產生一系列鼻部症狀,包含流鼻涕、鼻塞、鼻子癢以及打噴嚏等,雖然症狀可自行或經治療後消失,但足以影響病童的生活品質與學習效率,更可能合併其他疾病如鼻竇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等,不可忽視。西方醫學目前針對兒童過敏性鼻炎最有效的藥物治療選擇為鼻內類固醇噴劑搭配口服抗組織胺,以減少鼻黏膜炎症反應並減緩過敏症狀。然而部分病童使用常規西藥後治療效果不佳,或是產生預期外的副作用,如使用鼻內類固醇噴劑鼻出血、服用具鎮靜作用的口服抗組織胺影響病童在校表現等,則可能尋求中醫的幫助。
據先前台灣健保資料庫的統計,高比例(約63%)的過敏性鼻炎病童會使用中醫藥治療。過敏性鼻炎早在兩千多年前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即有相關記載,稱之為「鼻鼽」,以中醫的角度而言,「肺」開竅於鼻、合於皮毛,肺氣不足者,一旦感受風寒、風熱等外在氣候變化或過敏原,則會表現一系列鼻部的症狀;「脾」、「腎」兩臟的虛損與功能失調也會使肺失溫潤、產生鼻鼽。
整體而言,中醫會根據病患的體質、分泌物的性質/多寡,辨證論治,以調補肺、脾、腎三臟,與祛風散邪為主要治療方向。除口服中藥外,過敏性鼻炎病童也能透過中醫外治療法,輔助改善鼻過敏的症狀,如針灸、中藥穴位敷貼、小兒推拿等。衛福部健保署近年來推廣「全民健保中醫門診總額兒童過敏性鼻炎照護試辦計畫」,針對5至14歲處於鼻過敏發作期的病童,提供整合型的中醫治療包含口服中藥、針灸、氣霧吸入、小兒推拿按摩,以提升生活品質同時增進學習效率,不外是鼻過敏孩童的一大治療福音!
「環境控制」也是治療過敏性鼻炎非常重要的一環,需盡量避免居家環境過敏原(如家塵、塵蟎、蟑螂、動物毛屑、室內黴菌等)與空氣污染(如香菸尼古丁、懸浮微粒等)。建議如下:(1)可使用防蟎寢具並每週使用熱水(>55℃)清洗寢具之外罩。 (2)床上不擺放絨毛玩偶。 (3)居家使用空氣清淨機與除濕機,控制家中濕度50至60%。 (4)保持居家空氣流通,冷暖氣濾網與風扇扇葉定期清潔。 (4)經常清洗打掃居家環境。 (5)口罩防護,注意空氣汙染,拒吸二或三手菸。 (6)對貓狗毛過敏者,家中不宜養寵物。此外,針對年紀較大(大於五歲以上)、動作協調性較好的過敏性鼻炎之病童,在家長引導下適度進行洗鼻(即鼻腔沖洗),能協助鼻黏膜進行過濾和清潔作用,減緩局部炎症反應與鼻部不適。
此外,以中醫角度而言,多數過敏性鼻炎孩童屬於脾肺虛寒型,需避免冰品冷飲等寒涼或寒性食物、早上起床可喝杯溫開水、早晚使用熱毛巾熱敷鼻子,爸媽也能在居家也能透過簡單的小兒推拿手法減緩鼻過敏孩子不適的症狀,如揉按迎香穴、鼻通穴以及推擦鼻樑各50下,增進局部氣血循環,或是擦背部膀胱經、捏脊,提升陽氣、增強抗病能力。切記也不忘在溫度適宜、空氣品質良好時讓孩子進行適度的戶外運動,鍛鍊體力、遠離過敏原,才能徹底與過敏性鼻炎說掰掰!
(文/王婕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