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台灣工業地產成交量不受疫情影響,出現上揚走勢,就連地價都被帶動上漲,且需求由北台灣擴散至中、南台灣,再加上行政院於去年底拍板「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再延長3年到2024年底,也被商仲業者解讀為政策作多,工業地產的地價可望再漲3年。
投資台灣三大方案 吸1.5兆
所謂的「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是指行政院在2019年1月推動「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敲定實施三年時間,提供台商貸款利息補貼,並幫忙解決缺水、缺電及缺土地等問題,俾引導台商回台投資。
接著,在7月再推動「根留台灣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及「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依據行政院統計公布,截至去年12月17日,總共投資金額達1兆5,534億元。
第二波的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將延長3年至2024年底,但因中美貿易戰等時空背景已不同,故刪除了第一波主要的「美中貿易戰受衝擊的業者」,並順應ESG永續環境的趨勢,增列「配合政府2050淨零碳排政策目標,逐步落實減碳排之業者」,預計可新增4,300億元的貸款額度,其效益則可放大至9,000億元。
商仲業者談到,從2017年中美貿易戰,以及美國實施「肥咖條款」,加上行政院實施「投資台灣三大方案」,不管是在台灣股市、台灣房市,或是台灣商用不動產(含商辦、工業地產),都出現大漲的好光景。
而這一回,行政院再加碼推出第二波的「投資台灣三大方案」,雖然內容有所調整,但提高企業投資意願,帶動台灣經濟的繁榮向上,對工業地產來說,絕對是一大利多,因為需求帶動買氣,自然拉升地價往上漲。
工業地產價量齊揚寫新高
CBRE世邦魏理仕發佈最新的2021下半年《台灣工業地產市場報告》指出,2021下半年工業地產市場價量持續攀升,大型工業不動產投資額總計新台幣近950億元,改寫歷史新高點,於整體商用不動產與土地投資市場佔比亦升至39%新高位,儼然已為市場主要投資焦點。在買方需求強勁驅動下,全台平均工業地價較上年同期成長4.2%。
分析去年下半年各類工業地產交易活動,世邦魏理仕台灣研究部主管李嘉玶指出,以工業土地、廠辦兩類表現尤其亮眼,當中7成屬自用型買方,顯見購地興建符合自身需求之建物仍為企業首選;而工業土地下半年總計成交逾438億元,年增率高達70%,足見政策「招商引資」的策略大大奏效。
李嘉玶指出,若以整年度的成交金額來看,近5年工業土地、廠房、倉儲及廠辦的交易額呈現年年增長,其中,工業土地更是三級跳,由2017年的近270億元,一路增加至2021年的739.86億元(表一)。
另就去年前十大成交金額的工業土地交易案,也可以發現,台北市的北投士林科學園區,由市政府拿出來標租的50年地上權案,就有仁寶電腦及康舒科技合作,以81.98億元拿下13,000多坪土地,預計開發集團總部,另新光人壽也以44.02億元拿下11,000多坪(表二)。
而成交金額居第二大,反而是京城建設在仁德區崁腳北段取得16,000多坪土地,總價為33.81億元。
另從表二也可發現,有不少桃園、新竹、台南及嘉義的交易案擠上前十大,而買方大多自用,或是打算拿來蓋廠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