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生技股王造就者張子文 能否再創紀錄?

生醫新藥研發示意圖。圖/FREEPIK
生醫新藥研發示意圖。圖/FREEPIK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台灣新藥研發公司最近幾年可說是風波不斷,在一般投資人印象中,新藥是一塊可望不可及的大餅,偶有公司研發失敗或受挫,即成為財經名嘴的眾矢之的。已經研新藥成功上市的免疫功坊董事長張子文博士,特別為台灣新藥研發公司打氣。他指出,新藥開發的確是高風險,但台灣絕對有本錢發展新藥研發展業,有機會造就市值百億美元的醫藥公司。

不斷創造成功紀錄

熟悉台灣生技產業歷史的人,都知道張子文在新藥研發的豐功偉績。說他是台灣最具新藥研發經驗的科學家也不為過。他創辦新藥公司Tanox,在1987年發明可治療氣喘的抗免疫球蛋白E (anti-IgE)藥物Xolair(樂無喘),在2003年成功獲得美國FDA核准上市。上市前,Tanox 2000年在Nasdaq掛牌,籌到2.44億美元,創下當時全美生技公司IPO的最高金額紀錄。

能研發一個成功新藥即能留名青史,已經難得。更不容易的是,在Xolair後,張子文仍持續創造紀錄。他回台灣工作後,他與團隊陸續開發出新世代的抗免疫球蛋白藥物FB825與UB221。除此之外,中裕新藥(4147)已經上市的愛滋病新藥Ibalizumab (TNX-355),也是在他Tanox(已由Genentech公司併購)完成一期與二期臨床試驗。

FB825在2020年四月,在早期臨床階段就被合一生技(4743)成功以5.4億美元的規模,授權給丹麥的Leo Pharma,是台灣新藥史上最高。而合一生技也因此授權案,躍居生技股股王。

打造下一個台灣生技股王

從中研院退休後,毅然決然投入新的研發領域,張子文創辦了免疫功坊,打造「T-E新藥研發平台」,研發新一代明星藥物。免疫功坊會端出什麼新藥,令人期待。

張子文表示,丹麥人口只有500萬人,還不及台灣的四分之一,他們就有不只一家世界級新藥公司。新藥研發是台灣有條件參與,值得投入,也應該大力支持的產業。

舉例來說,與合一(4743)簽下天價授權的Leo Pharma,是全球知名的皮膚科特色新藥公司,就位於丹麥。除了Leo Pharma,全球前十大的醫藥公司諾和諾德(Novo Nordisk),也是丹麥公司,市值就高達2,350億美元。幾乎是汽車公司BMW市值的四倍。

丹麥可以 台灣也做得到

張子文表示,產品是新藥公司的關鍵。以諾和諾德為例,旗下GLP-1藥物Ozempic是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明星藥物,2020年銷售額為34.6億美元。同一藥物另一劑型Wegovy藥物,於2021年6月獲得美國FDA核准,用於治療肥胖症,每週只要打一針,就可以減少15%體重,成為熱門藥物。可同時治療糖尿病與肥胖症藥物,也是免疫功坊的研發標的之一。

曾在美國頂尖學研單位研究,也曾任職藥廠、創辦公司的張子文指出,台灣的學研人才與美國相比毫不遜色,工作效率甚至更甚外國。以免疫功坊為例,2014成立至今,已經有60多件專利在手,還有50多件專利已經送件,成績斐然。

新藥研發步步為營

不過,台灣新藥產業發展也有20年以上歷史,為何仍未見世界級新藥?張子文表示,新藥產業研發的風險確實相當高,研發時間也相當長。以他成功上市的Xolair為例,從1987年開始投入,到2003年上市銷售,就整整花了16年時間,中間也歷經了許多困難的時刻。

他指出,新藥研發有幾個關卡,每一個決定都是關鍵。首先,研發團隊要先選對產品,而且必須確認公司的產品能達到「sustainably better」,能優於既有藥物,才能繼續投入。尤其是燒錢最多的臨床前到proof of concept階段,研發團隊在每個時點,都得做出正確的「Go / No Go」(繼續或放棄)的決定。

單一產品公司難以承擔風險

新藥研發必須誠實面對各個階段的結果,做出理性的判斷。有些公司只有一個產品,面對關鍵抉擇時,就非常痛苦,畢竟如果沒有其他產品,要做出不繼續的決定,等於「自動把頭伸出去讓人砍」,很多決策者往往會撐到最後,才被迫放手。

相較於死守希望渺茫的產品,仍硬著頭皮進行的公司,也有很多新藥公司迫於資金壓力,放棄其實很有潛力的專案,或在股東壓力下,做出錯誤或不利的決定,斷送未來發展的契機。

股票選擇權計畫 員工共享成果

張子文表示,募資雖然重要,但讓公司成長的關鍵是策略與人才。小公司唯有靠靈活的策略與人才的全心投入,才能勝出。

因此,在募資過程中,除了確保經營團隊決策的主導權外,他也很重視團隊成員的培養與成長。他過去就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很多也成為生技產業的高階經理人,也有人自行創業。

他認為,企業留住人才的關鍵,就是提供讓員工共享工作成果的機制。所以他很堅持設立員工股票選擇權制度,讓員工心無旁騖地的工作,有豐厚的回報。即使日後公司擴大,維持健全的選擇權計畫,也能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張子文新藥研發成績

藥品

適應症

授權紀錄

研發階段

Xolair

過敏性氣喘、蕁麻疹

自主研發後授權諾華與羅氏藥廠完成臨床試驗、上市。

已上市/年銷售額36億美元(2020年)。

FB825

過敏性氣喘、異位性皮膚炎

(1) 2011年,合一以700萬美元取得中研院授權。

(2)2020年,合一以5.3億美元授權丹麥Leo Pharma。

(1)在美國進行第二期異位性皮膚炎臨床試驗

(2)在台灣進行第二期過敏性氣喘臨床試驗。

UB221 (第三代IgE單株抗體)

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等

2014年透過中研院技轉聯合生物製藥。

已在台灣完成第一期臨床試驗。

製表:郭晏銓

文/生技產業公關顧問 郭晏銓

【作者小檔案】

郭晏銓

現職:生技產業公關顧問

經歷:跨領域工作者。曾任上櫃公司公關經理、多家媒體媒體財經記者、中研院資訊所專案經理等職務。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