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是「春天後母面」、說變就變?年初還一片欣欣向榮的科技業,以筆電、電視機為主的消費性電子產品,3、4月景氣迅速反轉,據供應鏈業者指出,終端氣氛開始轉變,目前手上滿滿的料件庫存卻相當棘手,而接下來的庫存跌價損失也會是難以忽視的不小壓力。
外界傳出,全球第一大PC品牌惠普,已將今年全年消費性筆電出貨量目標下修10%,業界多預期這「只是開始」,除了終端需求出現縮手跡象,先前為了因應缺料而「瘋狂備貨」的台灣筆電代工廠與品牌廠,手上長料及半成品庫存已達到極高水位,宏碁、華碩、微星、技嘉等品牌廠至去年底為止,存貨金額都攀上歷史新高,代工廠如英業達、仁寶、廣達、緯創等也都是一樣。
也因此,品牌業者都在最近兩季持續消化偏高的存貨,自3月起已縮減包括面板在內的拉貨力道,雖然4月降幅仍偏和緩,但一般預期,在需求不振、庫存過高,以及面板需求「兵敗如山倒」下,接下來下修力道將會明顯變大。
根據本報針對供應鏈業者的訪談,目前業者對於消費性筆電、智慧型手機、面板等產品的供應鏈,看法都是趨向悲觀的紅燈,商用筆電目前仍是綠燈,但估計六月可能轉黃燈。
供應鏈透露,現在只有同時供應車用與消費性電子產品用的IDM大廠,如德儀、意法半導體、恩智浦等,還能維持供不應求,其他的半導體零組件已感受到品牌出現買氣縮手跡象、代工廠庫存水位過高,所帶來的雙重景氣寒風。
比較明顯可見的「風向」,是供應鏈業務們天天塞爆客戶的公司公共區域與會議室,也有中國二極體業者願意率先降價、以吸引客戶下單,但是客戶們已經滿手都是料、一個頭兩個大,甚至反問半導體零組件的業務「願不願意用最高點的原價把料買回去?」,如果願意的話,現在就可以重新下單買降價後的料。
而對於供應鏈中游與下游業者來說,供給快速反轉的IC元件,從本來的「戰略物資」、變成「鬼見愁」,IC元件、面板等價格即將開始走跌,中游與下游業者手中長料的庫存跌價損失這筆帳要怎麼樣讓客戶願意「共同承擔」,可能是很快就得處理的課題。
不過手上握有IPC、工控相關準系統訂單的OEM廠,還是大喊缺料,尤其去年就缺的IDM廠多項IC元件「現在缺更大」,去年因缺料無法滿足的訂單遞延迄今,還是出不完。樂觀來看,是訂單能見度高,但問題是,總要出得了貨、才會有營收。
消費性電子 景氣進入反轉
消費性電子產品景氣快速反轉,外資下修對今年PC市場預測,估年減幅度將從原先的4%、擴大至5~6%,跌至3.2億台上下。市調機構TrendForce亦同步修正今年筆電出貨量,從2.38億台、降至2.25億台,年減幅擴大至8.5%,不只筆電需求下滑,電視、液晶監視器同樣慘淡,至於智慧型手機也因為中國內需不振而顯得格外疲弱。
近兩個季度以來,供應鏈供貨的持續改善與需求的放緩,為PC市場帶來「巨大的供需再平衡」反轉跡象,外資觀察,近一季來的通路水位、成品庫存發現,通路庫存水位已較疫情前高出一成以上,同時品牌的成品庫存亦因滯留在運送途中的產品數量比去年同期倍增,加上客戶端修正先前受疫情驅動的PC過量採購,PC需求正在放緩。
從供給面來看,外資表示,桌上型電腦過去一個半月來,交貨時間縮減了66天,至於筆電產品的交貨時間更比去年6月時的峰值下降了4周,這也顯示供需正趨於平衡。
TrendForce則指出,除了烏俄衝突及通膨壓力外,Chromebook今年出貨動能疲軟,全年出貨量恐將年減五成以上,對整體筆電出貨量影響性恐高達7~10%。
TrendForce預期,品牌業者因未來需求展望不明確,今年出貨量目標已較年初時平均下修10~15%,供應鏈包括在運途中、零組件的庫存水位攀升,將致長料價格持續面臨下修壓力,更促使品牌廠開始審慎控制拉貨力道,亦將進一步衝擊上游。
而在電視需求方面,TrendForce表示,疫情前一台65吋電視海運費用為9美元,去年漲幅已達50~100美元,尺寸越大增幅越大,即便目前電視面板價格相較去年高點已下跌3~4成,但今年在運費成本無望收斂下,勢必影響下半年旺季促銷備貨規模,因此下修今年電視出貨量,自原先的2.17億台降至2.15億台,年增幅收斂至2.4%。
至於液晶監視器市場已無去年宅經濟的需求支撐,雪上加霜的是,原先需求穩健的歐洲市場,在俄烏戰爭、通膨、運費高漲等因素下,品牌設定的積極出貨目標恐怕難以達成,市調也下修今年液晶監視器出貨量,由原先1.44億台降至1.42億台,年減幅度擴大至2.3%,且不排除持續下修的可能性。
新聞分析/談景氣…大小廠為何不同調?
明明都是做差不多的客戶,為什麼先前PC相關供應鏈大廠,都還認為客戶需求可以延續至第二季底,小廠卻已經高喊客戶砍單?
對此,光寶總經理邱森彬自己有個「水桶理論」,或許能夠解釋大、小廠對於景氣看法有如天壤之別的差異。
他認為,「客戶訂單」就像水龍頭流出來的水,供應鏈的廠商們就是一個個大小不同的桶子,在疫情之前,大廠因為桶子夠大、又最靠近水龍頭,總是可以最先被裝滿,當淡季來臨、水量(訂單)不足時,也是最後才受到影響。
不過,過去一年半多以來,因為疫情的關係,快速帶動筆電需求爆增,而且因為零組件缺料之故,客戶為了拿到足夠的供應量,訂單下的超過實際需求很多,不僅讓主要大廠的桶子都被訂單灌滿,大量溢出來的水不僅迅速填滿供應鏈中型桶子的廠商,連距離水龍頭最遠、桶子最小的供應商都可以雨露均霑。但是當景氣開始有變化,水龍頭水量(訂單)開始變小,從大桶中溢出來的水迅速變少,距離越遠的小廠、水源越快耗竭,就會率先感受到客戶的砍單壓力,也讓桶子愈來愈空。
但是大廠因為桶子夠大、距離水龍頭近,客戶就算開始把水龍頭關小,自己的桶子也還是滿的。
這是為什麼都做同樣幾個筆電客戶,但台灣的電源供應器大廠在法說會時都表示訂單能見度能到5、6月,並評估上半年客戶需求都還不錯,反觀小廠已經因為砍單而哀鴻遍野的主因。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供應鏈裡頭,大廠的桶子暫時都是滿的,但終端品牌客戶快速在修正訂單已是不爭的事實,隨著水龍頭越關越小,大廠的桶子還會滿多久?就要看每個大廠的造化與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