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毛治國:2025綠電目標不可能實現

前行政院長毛治國。圖/主辦單位提供
前行政院長毛治國。圖/主辦單位提供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前行政院長毛治國16日指出,2025綠電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未來缺電是不可避免的常態,且綠電的不可調度性影響之大,將來也無法作為備轉容量的可靠來源。

長風基金會與馬英九基金會16舉辦淨零排放與能源政策的民間能源會議,在第二場次「能源政策-2025已跳票,2050還可靠嗎?」中,毛治國一開場就直言,2025綠電目標是不可能實現。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認為,2016-2025年台灣能源轉型面臨五大問題,包括缺電問題;排碳及汙染問題;區域供電失衡,也就是電網崩潰風險;電費漲幅能否負擔問題;能源安全問題。

梁啟源指出,電力部份,目前蔡政府再生能源進度未若預期,只有天然氣勉強達標,再加上核電廠將於2025年全部除役。梁啟源說,2021年513及517大停電皆和「電源不足」有關,他更進一步大膽預測2023年至2027年之間缺電會更嚴重。

而對於蔡政府提出2050年的淨零排碳路徑圖,梁啟源認為,蔡政府的主張若跟國際來比較,將面臨四大挑戰,包括無碳能源配比難以達標、再生能源的穩定供應問題、發展氫能與「碳捕捉、再利用、封存」技術 (CCUS) 的困難、能源效率難以提高、預算難以籌措。

梁啟源進一步指出,要解決這五大問題,只有讓「核電延役」。從國際的經驗來看,由於減碳需求,世界各國亦重新重視核電價值;多國紛紛延役核電機組。從台灣的角度來看,核三95.1萬瓩×2、核二98.5萬瓩×2、核一廠63.6萬瓩×2 共六機組延役,可使原2025-2027年備轉容量率提高至10%以上,由供電警戒的橘燈轉為供電充裕的綠燈,亦不會有碳排污染的問題!

梁啟源認為,蔡政府應務實回應「以核養綠」公投,延役核一、核二、核三,蔡政府303大停電所提出的改善計畫中提到「加強電網韌性、推動分散式電網」,但其仍有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問題仍待解決,加上台灣的能源安全度低於世界平均,且再生能源受氣候影響屬於不穩定資源,有很高機率影響供電安全,國際也陸續以核電供應解決減碳需求,因此認為最佳解方仍是使核電延役使用。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陳中舜表示,大多數民眾並不反對綠電,但需要透過以核養綠實現,諸多數據指出,2050年時需大量使用潔淨能源,尤其是再生能源電力,但使用再生能源須面臨多重挑戰,如電價勢必上漲、單獨使用容易使供電不穩,必須要透過具競爭性的市場機制來決定電價。

陳中舜以蝴蝶與寄居蟹的差別來形容台灣電力發展,陳中舜表示,寄居蟹殼很漂亮,但始終借來的;而蝴蝶的美來自基因自然地產生,如同市場機制一般,勉勵台灣未來應走出自己的路,而非事事學國外。

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說,美國太空總署(NASA)想在月球建立前哨站,因此希望以較可行且有效率的就是核能小型反應爐(SMR)作為供電來源。而台積電也希望可以在自己的廠區蓋一個小型反應爐,即使使用天然氣發電仍會排碳,因此若使用核能小型反應爐發電將會對企業更有幫助。

2011福島核災事故後,核電在世界使用率一度下降,但很快地又再度上升,這是目前國際上的趨勢。2020年8月,美國核管會核准了第一個美國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設計,其運送方便,拆裝簡易,可在供電吃緊時立即供電,核廢料也可以微小反應器的快中子誘發核分裂發電。

葉宗洸表示,NASA已預計將微型反應器放置月球,我國清華大學也有低功率微型反應器。微型反應器是全球核能發展的新趨勢,日本作為福島核災受災國,更是台灣的好朋友,皆已計畫大規模複核,同時推出微型反應器新科技,台灣此時此刻不應該一昧地堅持廢核。

毛治國強調,使用綠能最好的搭配仍是核能,且歐盟已將核能列為綠電的狀況下,搭配小型反應爐,勢必可以成為更好的能源選擇。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