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新基建+零排碳 打造大台商時代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歷經2019年中美貿易戰、2020年新冠病毒折騰,台商千大營收總額連續兩年衰退後,依託在中國大陸GDP成長8.1%的高成長基礎下,2021年台商千大上演了一齣營運「大復活」的好戲,不僅粉碎了看衰台商在大陸難以存活的說法,並且以實績印證大型台商在中國大陸始終保持著增長的空間。

事實上「汰弱儲強」,一直是近十年大陸台商發展的基調,這是很殘酷的現實,沒有能力升級轉型、缺乏研發創新的台商,自然而然被淘汰出局,即使轉移到東協生產,也未必能夠存活。因此,台商在中國大陸保持什麼樣的營運心態,基本上就決定了台商未來的結局。

我們先回顧2021年台商千大的上演的好戲。

擺脫2020年營收總額大幅衰退26.11%的陰影,2021年台商千大營收總額成長15.80%,營收成長幅度幾乎是中國大陸GDP成長率的1倍(95.06%),營收總額回升到4.18 兆元人民幣(以下除註明幣別外,皆指人民幣);稅前純益總額則成長28.40%,此一成長幅度不僅為2012年以來新高,稅前純益總額更創下1,562.51億元的歷史新高。連續兩年台商千大稅前純益總額創新高,透露出兩大訊息,第一是顯現大型台商的獲利實力,第二則是大型台商的復甦是真復甦!

進一步檢視2021年台商千大成長的內涵,首先從營收成長家數的角度觀察,可以發現營收成長家數高達685家,遠高於2020的478家,並較2020年大幅增加207家之多,同時為近四年來營收成長家數新高。其次,營收淨額達1千億元人民幣以上的家數為八家,也創歷新高,同時首度出現營收淨額達4千億元以上的超大台商。

從營收成長率達10%以上的334家台商中來看,營收排名在前500名的就占了57.78%,其中排名在前200名的也占了近四分之一(22.75%);而在營收衰退達10%以上的則為119家,其中排名位於前100名的僅有八家,只占6.72%;排名位於前200名的也僅有24家,也只占20.17%,可見位居營收前段班,且營收規模越大型的台商成長越強。相反的營收位居500名以外後段班,營收規模偏小型的台商成長家數越少,衰退比重越高。這正印證現在中國大陸的營運環境確實對越大型台商越有利的情勢。

再從獲利的角度觀察,2021年台千大稅前純益創下1,562.51億元歷史新高,並較2020年成長28.40%,成長幅度也為2012年以來新高。同時獲利家數795家,雖較2020 年的824家略減29家,但是獲利達20億元以上有19家,獲利達10億元以上的則有55家,雙創獲利家數歷史新高;此外獲利達1億元以上家數多達283家,為台商千大史上第三高(僅次於2018年的315家及2017年的290 家),亦足見台商千大獲利強勁成長有其普遍性。

若從產業成長角度看,電子製造業營收總額歷經三年衰退後,2021年強勁成長17.83%,營總額達3.127兆元,占台商千大營收總額比重達到接近8成的77.83%;傳產製造業則在原物料行情的助力下營收總額更成長23.10%,顯示台商千大製造業的發展勢頭正盛,這也正符合北京當局強勢發展高端製造業的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長期以來台商千大電子製造業,都是協助中國大陸自主發展高端製造業的主力,尤其是而在今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速度趨緩,多項經濟數據不如預期下為達穩增長目標,官方目光再次投向了「大投資基建」,並且與此同時,基建投資的項目也從傳統水利、環境、公共設施,逐漸轉向至與智慧城市、數位化領域的「新基建」,對大型台商來說就是一個長期大利多。

今年6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先行宣布協調金融機構提供政策性信貸額度人民幣8千億元(約合新台幣3.55兆元),用以支持基建投資項目;後續又在6月29日再次宣布將藉由發行金融債券籌資3千億元,藉此帶動投資,預計吸引來自民間約1.5兆元投資。

從製造業的大產業別來看,前五大產業除資訊電子及通信器材業外,營收淨額達人民幣600億元以上的產業依次為化學材料及製品業(1,721億元)、金屬基本工業及其製品業(752億元)、電機器材及設備業(695億元)、交通工具及其零件業(647億元),這五大產業合計營收總額達3.566兆元,占整體台商千大營收總額比重87.33%,顯示為大型台商的強項,並且也完全符合中國大陸急欲投資智慧城市等新基建的重心。不啻為大型台商提供新一輪新發展的大機遇。

此外,我們並注意到包括電腦製造業、無線通信機械器材業、電子零組件業、光電業、印刷印電路板業、半導體業(含IC設計業),這些產業又是大型台電子產業的主力,若能從重出口轉為重內需,在中國大陸的智慧大基建中絕對是扮演核心供應鏈的角色。

再從全球大形勢來看,在全球高通膨、美國持續升息及俄鳥戰爭,造成全球經濟衰退疑慮下,除了中國大陸有能力投入鉅額投資穩經濟之外,包括美國在內又有哪一個國家能夠如此有效率地快速投放政府資金?例如英特爾就因美國晶片法案卡關,宣布原本要在俄亥俄州首府哥倫在市初步投資超過200億美元,預定要在2025年投產的大型晶圓廠延後動工,更不用說其他國家在高通膨下自保都困難。

不可諱言的,今年中國大陸因上海大封城第二季遇逆風,並且可能GDP成長暫時會壓抑,不過往長遠看,這又也正提供了中國大陸轉型的另一次契機,大型台商只要抓住智慧大基建的節奏,相信必然能享受新一輪的獲利果實。

另外,再就台商全球投資形勢來看,2022年上半年台灣核准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為17.96億美元,較2020 年同期成長19.06%;反觀對東協六國僅投資14.77億元,較2020年同期衰退26.15%,若加上對印度的投資也僅15.55億美元,衰退幅度則擴大到28.04%。再看對美國雖投資7.91億美元,成長率高達146.05%,但是也遜於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可見在全球投資中,台商對中國大陸投資仍然很有信心,同時也反映出大型台商對中國大陸是有實際需求。

總體來看,台商千大正由谷底快速復甦,營收獲利雙成長,且均為兩位數成長,獲利創歷史新高,顯示台商千大在中美貿易戰後找到新的立足模式,雖然紅色供應鏈的壓力愈來愈大,但是大型台商無論在質量或創新能力都強於紅色供應鏈,且在全球包括美國仍然對中國進口有龐大需求下,大型台商將成為最大獲利者。

不過,我們也呼籲大型台商,在整個中國大陸的新布局上,第一必須先拋開主觀的產業狹隘觀念,而要站在中國大陸發展的大戰略上思維去考量。不以外銷代工為自滿,而是由平衡中國大陸大內需布局為新出發點。「內需新市場」、「產業多角化」、「戰略新事業」、「智慧數位化」則是四大轉型路徑。打造中國大陸大台商時代此其時也,但是需要時間,台商參與其中供應鏈,獲利必定豐盛。

最後我們提醒,「綠色經濟」是整體大陸大型台商現今至未來的另一個重要趨勢。當全球產業供應鏈均在規範嚴厲的綠色採購原則時,許多高獲利的產品同時也會接受最嚴苛的考驗。因此,大型台商無論在進行採購或是自有海內外工廠生產時,都必須提早因應,以符合2025年至2030年全球供應鏈「零排碳」的大趨勢。

簡單的說,數位化改變了全球產業的型態, 疫情造成就當前全球供應鏈的大洗牌,而「零排碳」形成的「綠色經濟」則掌控了產業未來的命脈。台商千大也在2021年因著兩岸防疫成功,全球供應鏈轉單至台商供應鏈的確創造了大陸台商的燦爛火花,但要延續這樣的榮景,則必須與中國大陸產業政策趨勢維持一致,這是大型台商發展的最大關鍵。

 台商千大歷年業績總表。圖/大陸台商1000大提供
台商千大歷年業績總表。圖/大陸台商1000大提供

文/劉任(中華徵信所總編輯)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