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穆迪)22日以台海危機升高和中美關係緊繃兩大理由,調降台灣主權評等展望,自「正向」下調一階至「穩定」,主權評等Aa3雖然獲得確認,報告中以「中國.台灣」具名,並指稱其為「中國台灣政府的長期發行人和和高級無抵押評等」。
穆迪此次作出的決定,是三大全球信評機構首次以兩岸緊張局勢為由,認為新情勢已抵消台灣經濟和財政實力的積極條件,且限制了台灣的信用評等表現。而稱以「中國.台灣」掛名,則是繼去年另一家信評機構惠譽國際評級之後,再次矮化台灣的政治身份。
穆迪在最新報告中指出,近期中國以「史無前例」的軍事演習,以及中國統一台灣的承諾,使得兩岸緊張局勢達到頂峰,「在可預見的未來,這般的緊張情勢不太可能消散」,可能對經濟決策和政策有效性,帶來比評等機構先前預期更為負面的影響。
至於確認「Aa3」評等等級,穆迪表示,是考量台灣的信用實力和挑戰,在「Aa」等級政府群組中,相對強大的內部金融和經濟實力。穆迪並評估,台灣強勁的財政和外部債信,儘管隨著時間的推移,政府在國防、人口老齡化和經濟脫碳等長期挑戰上的支出,預計會增加,但與Aa級同行相比,緩衝能力將保持不變。
穆迪預測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為3.0%至3.5%,高於多數其他同評級國家,肯定台灣高科技出口部門具高度競爭力,使台灣在COVID-19疫情期間展現經濟韌性,經濟表現優於區域內及同評級之其他國家。
中央銀行亦提供穆迪評析央行貨幣政策的資料。報告中指出,長期以來台灣財政與貨幣政策保持制度有效性(institutional effectiveness),高度專業化的電子零組件出口國地位支撐強勁的外部盈餘(external surpluses),透過外匯存底的累積,為央行在管理外部壓力上帶來很大的政策靈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