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中心建構淨零技術服務平臺 攜手產企業啟動永續商機
產企業低碳轉型 勢在必行
今年初國發會公布了2050年臺灣淨零路徑,清楚揭示能源、產業、生活及社會層面的具體規範與發展方向。從產企業發展趨勢來看,客戶端尤以牽動全球供應鏈的知名品牌大廠,紛紛參與國際低碳淨零倡議,再加上美國CCA、歐盟CBAM都將分別從2024年與2027年開始課徵碳關稅,預估未來臺灣每百美元出口就有額外增加21美元的碳關稅。此外,在國際投融資機構愈來愈重視永續及責任投資表現評比的趨勢下,若無法符合相關法規與國際趨勢,將直接影響到企業貸款的成數與利率成本。
中衛中心協助解決 各產業淨零難題
中衛發展中心謝明達董事長指出,對於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臺灣經濟來說,能否順利轉型邁向淨零排放,以免失去未來的市場入場券與競爭力,將是未來關鍵!
致力於產企業升級轉型超過三十年的中衛發展中心,長期陪伴農、工、商各產業建構體系迎戰全球市場,同時輔導企業提升供應鏈管理效率、能源管理與轉型,以及推動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精準洞察產企業發展需求。為加速產企業因應國際趨勢淨零轉型,中衛中心運用過去的體系輔導經驗,以及超過20位具ISO 14064-1主導查證員的專業顧問,成立中衛中心體系淨零服務小組,積極協助各產業快速因應市場動態累積淨零競爭力。
建構淨零排放技術服務平臺
中衛中心整合各學校、協會、技術服務業、綠能廠商等技術與服務方案資源,因應不同產業業態現況,以及針對「碳揭露」、「碳減量」、「碳中和」3個不同階段,建構淨零排放技術服務平臺,提出適地化的服務方案跟機制,透過體系上、中、下游的垂直連結,輔以跨產業(如工業 與農業)的橫向整合,循序漸進協助臺灣各產業以關鍵資源邁向淨零永續。
對於臺灣產業界,乃至於整體經濟發展而言,淨零排放短期來看是個嚴峻的挑戰與衝擊,但若從產業與環境的永續發展來看,卻是一個市場重組的契機,同時也隱藏成長量能,值得大家以合 作共榮的觀念一同前行。中衛中心未來將協助農工商各產業,從5個未來發展關鍵方向,以大帶小、資源共享的原則,推動產企業淨零轉型。服務專線為(02)8772-1953分機632山小姐。
體系淨零攜手永續
協助半導體業以大帶小 實踐淨零目標
為了達成政府揭櫫的淨零轉型目標,中衛中心與家登精密在工業局支持下強強聯手,成立永續推動組織並建立減碳體系,展開中心廠及衛星廠節能診斷及輔導,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輔導中心廠導入永續精實手法,以精實之屋拉動永續精實系統架構,在製程中消除七大綠色浪費,創造低碳製程的機會。
其次依據I S O 1 4 0 6 4 與I S O14067標準進行組織溫室氣體與產品碳足跡盤查,協助廠商進行 碳排管理,為企業量身訂做淨零路徑與減排輔導,針對體系成員進行QCC、企業減碳藍圖等教育訓練,提升體系成員減碳意識。
中衛中心黃騰瑩顧問分享,家登精密為國內外半導體業者光罩盒的主要供應商,擁有世界唯二、亞洲唯一極紫外光光罩傳送盒(EUV Pod)技術,在半導體產業具有關鍵地位,以體系合作共同推動減碳,未來將可達成之具體成效為體系節電達560萬度/年,體系節電率達15%。而減碳量有2,846噸的碳排放,相當7.3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碳吸附量,透過體系攜手淨零轉型的作法,可以讓減碳工作在政府資源挹注結束後繼續產生效益,以達到共榮共好。

智慧淨零數位服務鏈
加速企業接軌國際 永續綠轉型
面對趨勢變化與國際客戶的減碳要求,企業不只要付諸行動,更要符合國際標準。中衛中心技研中心資深研究員朱家慶指出,企業應積極導入數位系統化管理手段,達到持續改善能源使用效率,同時減少碳排放,以揭露、減量、碳中和計畫性邁向淨零排放。
中衛中心提供業者完整生命週期係數資料庫之盤查平臺,管理企業組織碳排放及鏈結收集上游物料碳足跡,以ISO準則產出環保署或金管會需求報告資料。串聯能源管理系統,即時了解能源耗用與碳排熱點,中衛顧問導入永續精實流程管理及設備節能診斷服務,透過視覺化決策支援系統的比對與分析,協助企業訂定短中長期節能減碳的目標與執行方案。
數位系統可依據企業需求,提供彈性的訂閱模式,有助於速成立體系淨零推動組織,逐步提高中心廠的淨零意識及管理能力,並帶動上下游衛星供應商,奠定企業永續發展,接軌國際淨零趨勢。

循環經濟創新商機
MIT製鞋業 把海廢變黃金
臺灣小吃名揚全球,尤其是蚵仔煎、蚵仔麵線等深受國人喜愛。從產地養殖、生鮮處理到終端零售,龐大的蚵仔產業鏈,年產值高達37.4億元。然而,代價卻是每年產出16萬公噸的蚵殼, 處理成本相當高。
但近兩年在官方與民間通力合作下,已經成為循環經濟的熱門原料,年產值上看百億。多年協助MIT微笑標章業者的中衛中心創新製造部王瑋誠協理指出,以製鞋為業的龍峰開發呂淑珍總經理,每次回到家鄉雲林,總會看到蚵農辛苦的身影,還有堆積成山的廢棄蚵殼,一直是地方政府及業者頭痛的難題。故在多方努力之下,她與台塑合作將「抗菌蚵殼粉」融入旗下熱銷的氣墊拖鞋,讓拖鞋在機能、時尚外更增添抗菌功能,成功靠創新讓海廢變黃金。

農業碳權新契機
力助農企轉型 實踐碳中和
農企業近年來面臨轉型與永續發展趨勢的雙重壓力,在設備、技術、資源及市場布局上亟需突破成長框架。
中衛中心前瞻服務部洪柏聲協理指出,國際產品供應鏈尤其重視淨零,故鎖定了克服碳關稅、逐步達成加工食品碳中和為目標,自去年開始積極協助國內知名植物肉大廠弘陽食品,共同擘劃未來十年發展,進行低碳產品的外銷布局以及品牌加值。
雙方的共同目標,除了產品的低碳轉型外,也持續在進口替代與低碳里程上努力;如針對弘陽食品在契作國產雜糧而成立的四湖雜糧生產合作社,共同進行包括田間栽培管理的友善農業減碳模式;也提高國產大豆的蛋白質以提升固碳量,改用電動化農業機械降低碳排,同時整合太陽能與節能設備的管理,協助取得碳權。
未來中衛中心將協助臺灣農企業藉由農業低碳的示範食品,創造新的外銷成長動能;特別加強在輔導國產雜糧從進口替代到國產外銷,在降低碳關稅的成本之外,以最終碳中和的產品為國產雜糧品牌加值,進而達成責任消費及生產模式。

永續旅遊發展路徑
強化地方特色產業低碳布局
永續旅遊在國際趨勢推動下,早已成為旅遊服務與地方產業的重要發展議題。中衛中心生活產業部林孟麗協理分享,中衛中心在地方特色產業的推動上,除了品牌魅力的形塑、特色產業輔導外, 將更積極結合永續發展趨勢,朝向永續旅遊的方向轉型。今年Booking.com《2022年永續旅遊報告》中,顯示86%全球旅人支持永續旅遊;國內媒體所發布的《永續旅遊生活趨勢調研報告》,也顯示近5成臺灣旅客認同永續旅遊概念,並願意於下次出遊時選擇永續旅遊,足見永續旅遊的消費潮流。
中衛中心今年特別邀集全臺各地創意生活產業、地方特色產業OTOP以及商圈街區的業者,共同參與「永續旅遊共識營」,活動以GSTC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及ISO 20121活動永續管理系統為題,多方深度交流互動。未來,中衛中心也會積極建構永續旅遊的發展路徑,攜手地方產業推動臺灣永續旅遊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