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2023台灣健康永續論壇 探討醫院推動淨零排放的機會與挑戰

  • 工商時報 郭靜芝
TAISE董事長簡又新(中)、衞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左二)、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右二)、TAISE社會影響力中心秘書長陳永仁(右一)、慈濟大林醫院副院長林名男(左一)齊聚台灣健康永續論壇探討推動醫院淨零氣候行動。圖/TAISE提供
TAISE董事長簡又新(中)、衞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左二)、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右二)、TAISE社會影響力中心秘書長陳永仁(右一)、慈濟大林醫院副院長林名男(左一)齊聚台灣健康永續論壇探討推動醫院淨零氣候行動。圖/TAISE提供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迎戰永續醫務管理 醫院響應淨零氣候行動

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不僅影響地球生態,更已經直接威脅人類健康與生存。檢視造成溫室氣體排放量遽增、地球迅速升溫的源頭,其中醫療體系平均排放量占全球4.4%、台灣4.6%,高於運輸系統整體總和。邁向國家淨零目標之際,醫療體系必須加速採取行動。

凝聚各界對我國醫療院所淨零碳排願景與推動政策、策略共識,同時分享各醫院管理實務經驗,在衛生福利部指導下,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 3月30日攜手社團法人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社團法人臺灣健康醫院學會、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以及Future Earth Taipei共同舉辦「2023臺灣健康永續論壇」,聚焦國際趨勢、國內法令與醫院實務,探討醫院推動淨零排放的機會與挑戰。

TAISE董事長簡又新大使提醒,我國今年初已經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式宣告2050淨零入法,後續還有十多項子法要跟著調整,各行各業都將面臨淨零減排新規要求,醫療體系自然也不例外。

他舉例,受到明年起開徵碳費的影響,後續勢必帶動各行各業「綠色通膨」。統計我國非生產部門的用電,其中第一名用電大戶就是醫院,總量占16%,面臨四月起電費調整,對醫院經營已經立即帶來衝擊。醫院許多設施空間必須仰賴電力維持恆溫運轉,但仍有可以節省之處,盤點掌握整體能耗與溫排情形,才能進一步規劃減排行動。

而面對氣候變遷帶來各種極端氣候、水資源短缺、空氣汙染等問題,直接間接威脅人類健康,也考驗醫院應變與調適的韌性。醫院守護人們的健康安全,如何提早協助脆弱族群及早預防,妥善辨識風險,建構永續醫療系統,都是醫院在救治病人以外更大的責任。

醫院主管機關、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坦言,過去聽到ESG或SDGs,醫事單位大多覺得相當遙遠,然而面對當今國際趨勢,尤其我國又已經正式立法,醫院確實必須認知自身也是另類「排碳大戶」,且該提出更多積極作為。

對此,劉玉菁預告,衛福部已經研擬作業指引,引導各醫院依照已經投入現況,分別提供適切的輔導。包括標竿觀摩、節能訓練,或依需求協助導入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等訓練,還將提供人才培訓課程,全面帶動各級醫院一起動起來。

至於醫院最關切,是否會將節能或各項永續作為列入醫院評鑑項目?劉玉菁則請各醫院安心,強調訂定醫院評鑑基準內容之前,一定會讓醫院有足夠時間準備,之後才導入評鑑。眼前永續治理相關議題對多數醫院而言還很陌生,將採輔導先行,待各醫院執行一段期間後再列入評鑑,更積極引導各醫院共同正視自身在實踐國家淨零目標上的責任。

從醫院實務經營角度來看醫院落實ESG,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同意,各醫院確實應該更正視醫院永續,特別是環境永續面向的投入。他反思,醫界長久以來都將醫療當成成本而致力降低,但如果轉換為投資概念,唯有更多投資健康,才能帶動提升健康。

他比較,台灣的醫療衛生制度是世界前段班,但如果和鄰近日韓相比,還有進步空間,認為必須強化健康投資,並推動醫療支出合理成長,才可能改善落後的健康指標,並帶動國家的發展。

而在醫院本身節能投資上,洪子仁更期待政府能提供更多專業協助。醫院都知道自己是用電大戶,也都希望能夠減量,但面對各種宣稱能夠節能的技術,仍然難免疑慮而不知所措,需要政府或專業單位統籌指導,幫助醫院更勇敢投入改善。

回應醫院的擔憂,TAISE社會影響力中心秘書長陳永仁分享,衛福部去年已經出版了《醫院如何於推動健康促進工作時呼應氣候行動實務手冊》,提示醫院組織治理、氣候變遷調適與溫室氣體減量等執行重點;此外,國際健康無害組織(HCWH)也提出了碳中和路徑與七項行動方案,包括投資零排放建築與基礎建設、提供健康永續食品、鼓勵生產低碳排藥品、實施永續廢棄物管理、建立更有效率的醫療架構等,都值得醫院參考。

台灣健康永續論壇吸引實體與線上逾五百人用月參與。圖/TAISE提供
台灣健康永續論壇吸引實體與線上逾五百人用月參與。圖/TAISE提供

醫療淨零氣候行動案例分享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大林慈濟醫院 林名男副院長

慈濟醫院長期重視環境保護,以大林慈濟來說,先前就已經參與國際網絡,也協助國健署推動健康促進醫院。今年三月,慈濟體系成立慈濟醫療志業淨零減碳委員會,各院都要參與,更積極執行各項減碳作為。

醫院建置建築物能源管理系統,與工研院綠能所合作導入系統,逐月檢視用電情形,更新裝置,控管水電與空調。此外,臺北、台中醫院都有雨水回收系統,大林醫院更進一步統計各床用水情形,病房內資源回收細分到九大類,還提供不同國家文字說明,方便外籍看護也能辨識配合。

另外,醫院設置健康步道、推廣健康素食,還有APP集點活動,多管齊下、由下而上一起促進改變。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台北長庚紀念醫院 黃集仁院長

秉持「長存仁心 庚續創新」的精神,長庚醫院2011年開始導入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大力支持各項節能減碳作為,堅持只要有助社會就要盡全力做到最好。醫院從董事會到各部門都訂定節能計畫,年度會依循教育訓練要求稽核改善,落實全員參與,成為友善環境的醫院。  2020-2022年在綠建築、溫室氣體、水資源管理方面投入上億資金,但節能成效也大幅提升。目前所有新建築都依綠建築規定設計建造,達到黃金級以上標準,質子中心更獲得國內標章鑽石級、美國LEED白金級認證。  深耕醫療本業,未來醫院將持續投入資金打造智慧化醫院,落實推展ESG,善盡社會責任。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行政中心/績效室 黃建民主任

醫院除了自身營運耗能之外,每年進出醫院的員工、病患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更是難以估計,高醫體系不是大醫院,我們只能慢慢努力。從最小的便當,包括員工餐、病人餐減碳開始調整,目前醫院仍然提供葷食,但還有一些在地採購等減排原則可以參考,最重要是先取得員工願意支持。  因應氣候緊急狀態,醫院需要提高災害預警能力,提早掌握脆弱族群適應情形,因應大量傷患及早應變。高醫參考環保法令、評鑑規範,逐步配合各項認證或補助規範嘗試執行,最重要是先踏出第一步,並且有系統地記錄各項資訊,在日常中一點一滴落實管考。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醫療財團法人臺安醫院 卓瑩祥副院長

相較於其他醫療體系,臺安醫院只是不到500床的中小型醫院,但醫院很早就開始關注能源管理,2022年更因為更換一臺冰水主機,整體用電大幅下降,後續還會再視業務情形改善其他硬體設備。因應疫情,過去幾年包括用水、廢棄物處理量都成長,然而醫院也持續強化可回收物資管理,像是新單位家具採購管理等,都有一定的規範。

教育方面,醫院宣導隨手關燈、多爬樓梯,也實施午休關燈一小時。院內提供無精製油、無精製糖、無蛋、無動物奶及高纖維的健康素食,還計算飲食碳足跡,期待共創永續發展,持續和其他醫院一起前進。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