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PMI、NMI4日公布,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指出,製造業相關的兩項指數「非常值得大家關切」,一是新接訂單,一是客戶庫存,前者在6月調查看到從衰退翻轉到擴張,客戶庫存也停留在持續去化當中,顯示可以期盼,「下半年台灣景氣會比上半年好的逐步翻揚。」
高仙桂表示,中經院此次會議標題為「景氣落底翻轉?2023上半年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取得非常好,充分回應大家在如此混沌不明的情況之下,對下半年景氣的期待。
國發會對今年臺灣經濟表現,定調為「內溫外冷」,民間消費非常活絡,高仙桂說,可是出口受到全球不景仔的衝擊,中端需求疲弱,加上產業鏈還在重整,導致出口減少許多,也衝擊到民間投資;此外,地緣政治的不確定風險因素也會影響到臺灣下半年的經濟走勢。
根據中經院調查的6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的五項組成指標中,經季調的「新增訂單與生產」轉為擴張,季調後之人力僱用呈現緊縮,供應商交貨時間下降,存貨緊縮。其中,經季調之新增訂單,過去連續3個月的緊縮,在6月轉為擴張,指數大幅回升18.4個百分點至52.7,快速擺脫由2012年7月創編以來的最快緊縮速度(34.3%)。此外,經季調之「生產指數」亦從連續2個月緊縮轉為擴張,指數大幅回升14.0個百分點至50.9。
在中華經濟研究院4日同步公布的「2023上半年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報告,為每半年一次的大規模調查,能有效預判未來半年國內外經濟情勢與產業狀況,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的「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計畫。此次報告中,有關「廠商庫存狀況與預計改善時間」部份,2023上半年調查顯示,全體製造業有43.4%回報2022年起面臨去庫存壓力,因此遭受存貨跌價損失、資金斷鏈或客戶要求降價壓力。
中經院指出,面臨去庫存壓力的業者中,44.6%業者截至2023年6月已將庫存去化至「低於」或「等於」正常營運所需;惟仍有55.4%業者目前存貨量超過正常營運所需水準,且目前存貨量平均約為正常所需的148.7%。中經院助研究員陳馨蕙表示,面臨去庫存壓力的製造業者中,超過半數已或預計採取「與供應商調整延後訂單交貨」(67.8%),以及「誘使客戶下單或拉貨」(54.5%)。
然而從產業別看,陳馨蕙指出,化學暨生技醫療、基礎原物料與交通工具產業去庫存相對積極,採取策略「減產、歲修」皆為業者勾選比例排名前三。相較2022下半年調查時,近七成(68.4%)預計存貨量高於當前營運所需的情況在「2023年Q2前」可改善;2023上半年調查顯示,僅9.9%回報存貨量高於當前營運所需的情況在「2023年Q2前已改善」;需注意的是,有近半數(47.1%)面臨壓力業者預計該情況需到「2023年Q4」才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