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師生近年透過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氣候變遷教學活動」計畫,以生活實驗室 (Living Lab)為主體設計課程,逐步解決嘉義縣大林鎮生態友善農業中生物多樣性、水資源、農業生產等問題,透過生態友善農產品的生命週期及碳足跡調查,與在地青農夥伴共創淨零新農業的可能性。該系於日前舉辦「生態友善農業─碳足跡盤查」成果發表會,展現學習成果。
南華大學自然生物科技學系主任陳嘉民表示,系上開設「前瞻農業」專業領域希望以永續農業為出發點,發展卓越的智慧農業與健康的生態農業。校長林聰明指出,近年師生除了在專業領域持續研究創新外,更主動積極結合當地社區及產業發展,將知識傳遞給社會大眾,帶動在地社區的繁榮與發展,同時也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本次教育部補助的「氣候變遷與生物科技」課程,主要透過課程至鄰近青農夥伴所經營的生態友善田區進行練習。自然生物科技學系教授林俊宏表示,自102年起便將「碳足跡盤查」之議題帶入課堂,引導學生逐步完成碳足跡盤查。課程中也引導學生與農民合作,盤查出資材取得、種植、產銷、消費使用、使用後廢棄等各階段能資源的使用狀況,計算碳排放量,使學生獲得產品生命週期評估、碳足跡盤查之能力。該校長久經營生活實驗室,希望透過生活及環境會面臨的問題,藉由不同的利害關係人共同參與、製作原型、驗證,以改善各類問題。
南華大學與嘉義縣大林鎮諸羅樹蛙蔬果生產合作社理事長林勝瑋、厚稻青農周仕昌、上等金鑽鳳梨園主簡銓佑等夥伴,共同進行生態友善田區的議題練習,結果發現生態友善農業所用的資材碳排放較低,希望長時間監測,作為未來可改進方向。學生也提出建議,希望透過智慧農業減少現場巡田頻率,以減少碳足跡。
生技系大四生劉曜瑋表示,當地農友筍園沒有使用化學農藥,農產品取得「諸羅樹蛙友善棲地標章」,除了可以讓竹筍吃起來健康之外,也在筍園內營造友善諸羅樹蛙的棲地環境,兼顧生產、生態及生計。林俊宏則指出,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壓力下,透過生物科技及前瞻農業導入減緩及調適策略,可以培養生技系學生應用所學,並能面對未來的氣候衝擊及因應生物科技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