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通膨、CPI與房價

有些專家學者鼓吹,CPI應該納入房價,用來衡量居住的成本,並用做貨幣政策的參考。 圖/本報資料照片
有些專家學者鼓吹,CPI應該納入房價,用來衡量居住的成本,並用做貨幣政策的參考。 圖/本報資料照片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文/簡錦漢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從2021年初以來,伴隨COVID-19而來的供應鏈中斷及缺工、缺料,加上解封產生的報復性需求,造成全球凌厲的通膨;之後的俄烏戰爭帶來的原物料供應吃緊,更讓通膨雪上加霜。通膨的現象讓大家更關心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相關的議題。大多數國家,包括台灣,都利用CPI的變動來衡量通膨率。最近在美國的財經界就討論過CPI(由美國勞動部底下的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編列)及個人消費物價指數(PCE,由美國商務部底下的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編列),哪一個指數較能反映消費者物價;美國聯準會在制訂政策時所參考的是PCE。

在台灣,CPI的編列單位是行政院主計總處。我們最近常討論到的議題是,CPI能否真實反映消費者價格。很多言論及輿論指出,在台灣民眾「感受」到的通膨與主計總處所公布的通膨數字,有相當的落差。也有言論認為CPI裡的房租指數的編列有失真的情況,這些言論指出房租類指數的成長率沒有反映近年飆漲的房價。這些觀點引起很多相關的討論,包括CPI裡是否應該納入房價。

有些專家學者鼓吹,CPI應該納入房價,用來衡量居住的成本,並用做貨幣政策的參考;也有人認為,因為很多住宅租賃交易為了稅負原因,多沒有進到實價登錄資料,使得有代表性的租金資料難以取得,所以提議用房價取而代之來衡量居住成本。

這些觀點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合理的依據。但我們要釐清的是CPI的用途及意義為何。CPI主要是用來反映消費價格變動,用以衡量消費者的生活成本。在央行貨幣政策的制訂、公私部門的薪資調整,以及廠商的訂價都參考CPI的變動。但房價所代表的,很大程度上是資產價格,而不是生活成本。

在各國的CPI裡,一般都不會把房價放到總指數裡,因為房屋是提供居住服務的耐久財,屬於「資產」,並非單純的消費品。房屋的資產價格當然也非消費價格,雖然房屋的資產價格與消費價格可能有相互牽動的關係,但我們不能把兩者混為一談,從而把資產價格放到CPI的編列中。資產價格的上升可能讓一些民眾的生活成本增加,但影響不是直接的,也不是一比一的。例如,本來就有租約的房子,租金不會因為房價上升而立即上調,有些房東也不一定會把所有的房屋持有成本反映到租金上,因為他們圖的是房價上升的資本利得。另外,CPI裡每一類物品都有一個權數,代表家戶花在該類物品的預算占比。如果要把房價納進CPI,該如何把房價加權到CPI總指數也是一個難題。

的確,房屋消費價格的衡量有其困難的地方。但這並不代表我們應該用房屋的資產價格來替代它的消費價格,用來衡量房屋的消費成本。如果現有的租金資料不夠精準,我們應該思考的是主計總處如何取得更具代表性的房租資料,用來編列CPI。另外,也有論點指出CPI納入房價可以供中央銀行制訂貨幣相關政策參考。資產價格的波動當然是央行的管轄區域之一,無庸置疑。但要制訂房屋資產價格的相關政策,中央銀行直接關注房價或房價指數的波動就好,不必要先把房價混在CPI當中,再用CPI來關注房價。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