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屬於高碳排放產業,面對歐盟今年10月就將上路試行的CBAM(碳邊境機制)該如何因應?「台灣鋼鐵產業鏈如何迎戰碳邊境限制」國際研討會5日在高雄舉行,與會的專家學者一致認為要降低鋼鐵業的碳排勢必要從改變冶煉方式、能源轉型等2大方向進行。
這是國內首次舉行鋼鐵業面對探邊境機制的國際研討會,吸引逾百位業者參加。歐盟CBAM10月就將試行,要求進口商必須申報碳排,美國的CCA(清淨競爭法案)預計明年1月上路,高雄市更於上周三讀通過《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明訂2030年減碳30%、2050年淨零目標。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黃啟峰表示,鋼鐵業在尋找排碳減量方案的同時,最重要的考量仍是符合成本效益,從數據上來看,台灣的能源效率在全世界其實是名列前茅,但面對鋼鐵業轉型採用綠氫、綠電達到無碳排放的目標,仍需要政府伸出援手,協助產業進行轉型。
鋼鐵業屬於高碳排放的產業,國內鋼材間接或直接出口達8成,出口到歐美更佔4成以上,因此面對歐美的碳邊境調整機制,國內鋼鐵業不得不盡快做出因應。
與會的中鋼生產部門副總經理陳守道表示,為了因應2050年零碳排的目標,2021年就已經成立「中鋼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以2018年為減碳基準年,預計在2025年減量7%,2030年減量25%,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
不過包括黃啟峰、陳守道都承認,減碳規劃不是那麼容易,除了從製程上改變之外,低碳或零碳的能源如綠氫、綠電並不容易取得,此外碳捕捉後要封存在哪也是個問題,因此如中鋼也在考慮尋找有豐富綠氫、綠電的地區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