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找個地方,挖兩鋤就能找到出水井的時代結束了。你需要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嘗試用鋤頭挖它一百下!
這兩種思維方法,是我用來進行深度思考,幫我弄清楚很多問題、梳理清楚很多戰略步驟的好方法,也是給我的人生帶來巨大改變的方法。
一、火花思維:
如果我們倒過來理解,火花思維的成果其實就是產生思維的火花,也就是一念之間、猛然間、突然有的一個念頭、想法、解決方法。比如,我一開始做社群的時候,社群的定位和名字遲遲無法定案,我想了很多方案,直到有一天,突然想到了一個詞:爆發。於是,最早的社群就有了「爆發式成長營」這個比較特別的名字,以及與之相對應的社群定位:體系化的輸出與成長相關的高品質知識精華。
火花是長時間思考後的結晶,是人類思維體系中的皇冠,是皇冠上的明珠。我們描述這種靈感出現時的場景叫靈光一現或福至心靈,就像天邊劃過的流星、黑暗中偶然劃亮的火柴,可遇而不可求。但許多科學上的重大發現以及人生中的重大轉折,可能就出現在一念之間。而我自己多年來對於火花思維的思考,則分為三個:
第一個,火花式的思維可以訓練,思維的火花也可以有意識地製造出來。我們的大腦就像個「黑箱」,人類至今也沒有研究透徹它的運轉原理,但並不影響我們使用它、利用它、影響它。火花思維同樣符合「黑箱原理」。我們不用管思維火花是如何產生的,只需要去總結歸納能讓它產生的方法就行。
你不知道思維火花產生的原理,但可以製造讓它產生的條件,比如大量的資訊刺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寫稿的人都會在動筆前大量閱讀相關文章和資料,除了找素材,也是刺激自己產生足夠有份量的點子。反之,如果在一段時間裡感覺思維枯竭,怎麼也沒有想法,那代表你該去讀讀書了。
又如,保持身體放鬆,好讓大腦比較活躍。這種狀態因人而異,但大致上就像一個人散步的時候;晚上迎著微風騎自行車的時候;邊洗澡邊哼歌的時候;睡覺前胡思亂想的時候;旅行時躺在湖邊、海邊、河邊的椅子上喝茶的時候。在身體放鬆而大腦活躍的當下,最有可能產生不可思議的想法。但我們往往相反,在有意無意間反向操作,也就是在身體最疲乏、大腦最不活躍時逼自己想方案、解題、寫東西,效率之低可想而知。如何在保持身體放鬆的同時還讓大腦活躍呢?除了日常多進行一些刻意訓練外,有意識讓自己在放鬆的狀態下嘗試思考也很重要,最好的方法是學習冥想,幫助身體放鬆,並引導、控制自己的大腦和思維。
又或者,嘗試沉浸式體驗。經常寫文章的我偶爾也會出現完全沒靈感、寫文乾巴巴的情況。當感到思維枯竭的時候,我會去看一場電影或者酣暢淋漓地打一場球⋯讓自己完全地沉浸在放鬆的海洋中,這時再稍加一些外在的刺激,放點音樂、看些文字,自然就會產生寫作慾望,很多新奇的觀點和金句也不斷湧現。
第二個,思維的火花稍縱即逝,沒記住等於沒產生。火花式思維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產生的時機往往出現在你沒打算讓它出現的地方,產生於你最不想去記錄的時候,如洗澡、睡覺前⋯⋯然後你就會心存僥倖,想說等找到合適的地方、等睡醒就記下來。別高估了你的記憶能力,等那個時間一過,無論再努力都只能回憶起「剛才好像想到了一個點子」這件事,但關於點子的內容,卻完全記不起來。
在無數次經歷這種想回憶卻又回憶不起來的事情後,我終於下定決心,每次想到好的點子都要記錄,隨時隨地帶筆記本和筆,也準備手機記事,隨想隨記。尤其在睡覺前,如果產生了什麼思維火花,哪怕我馬上要睡著了,也要爬起來記下。我現在寫出的文字、一些獨闢蹊徑的觀點,很多都是這麼一點一滴記錄下來的。
第三個,火花思維的產物雖然亮眼,但不一定可靠,一定要驗証。靈光乍現產生的想法、點子,很多時候都讓人感覺非常激動,有時甚至覺得要是這個想法能實現,下一個成功人士就是自己了。結合我前面說的,這種思維火花經常出現在睡覺前。睡覺前,大腦一般都很活躍,容易產生很多「感覺可以改變世界」的想法,但現實是:這裡面可能大部分的想法都是無效的。就算想得再好,只要檢驗一下就立馬知道到底可不可靠了。
舉個真實例子。在做知識星球社群的期間,我在路邊等車時想到了一個自以為絕妙的點子。因為當時整個社群的體系已經想清楚了,剩下的就是督促大家一步步按照規劃實際執行。但怎樣才能做到呢?我想了很久,突然想到做健身App,藉由分析人的身體狀態,量身打造具體的健身計劃,然後督促你按天、按月完成,只要堅持,半年內一定能看到自己的改變。當時我想,我們為什麼不能按照這個思路為社群量身打造一款App或者小程式呢?將自我改變的東西流程化、量化,幫大家選擇合適的成長進階路線,然後陪大家完成每天任務,最終實現個人的「爆發式成長」。
這個想法有幾個特點:一是操作性比較強,健身App的核心在於訓練計劃和內容,本來這是個人成長類App最難的一塊,因為很難量化,但我們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於是在設計App的過程中,我們得以進一步打磨各板塊的優質內容;同時用這個App輔助社群的學習和進步,讓社群品質更上一階;此外,使用者們又能促使App蒐集到的資料內容變活躍。當下想到這個一舉多得又貼合實際的想法,我就激動得不得了,當下立刻打電話聯繫相關人士。
接下來的幾天裡,我和一些在互聯網公司做產品的、開發App程式的技術人員,分別進行了非常細緻的溝通。我按照預想的思路,努力完善相關需求,推動資源整合。但一週後,我卻不得不放棄,因為想法雖好,但落實很難。把這想法轉化為能為使用者真正帶來價值的產品,再轉化為設計師和程式師可以去開發的具體需求,的確太難了。
這件事至今仍是我心裡的一個遺憾。思維的火花雖然好,但並不好做,有時候可能就是「想像中的美好」。互聯網時代的一個「好點子」遠不及一個能真正落地的普通想法有用。所以,當你產生了某種讓你激動半天的思維火花,一定要想辦法去檢驗、去印證、去拓展,藉由和別人共同討論、調整,變成一個真正可以實現的方案、一個可執行的計劃、一個信得過的報告。
二、長線思維:
除了上述方法,還有一種思維模式也可配合火花思維使用,那就是「長線思維」。幫助你產生具有創造價值的想法,也就是放長線才能釣大魚。許多重要的判斷、抉擇和考慮,都不是一時半刻的思考和準備就可以定下來的。它們需要放在一個很長的時間段裡(有時甚至好幾年),下沉到潛意識裡慢慢醞釀。
我原本以為,這是很常見的思維方法,直到跟別人多次交流分享時,我發現聽到的人大都面露難色,後來才知道這種思維模式對很多人而言並不適用。在「短平快」的時代裡,人們習慣了什麼東西都是「我想要的,現在就要」,這八個字可概括大部分人的思維特性。所有短時間內不能實現或見不到成效的事情,一段時間之後都可能會被徹底遺忘。這種缺乏長期、深度思考的人生,造成了大部分人當前的困境,但想突破生活的平庸,除了貴人提攜,也只能靠自己長時間嘗試「單點突破」了。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我們的社會也進入了新常態,那種只要膽子大,隨隨便便就能一夜暴富的事情,已經很難再出現了(即使有,也是極少數)。隨便找個地方挖兩鋤就能找到出水井的時代結束了,現在很多井可能都需要你花相當長的時間用鋤頭挖它一百下。但我和很多文章裡說的不一樣,我發現很多人不是輸在挖了九十九鋤的地方,而是輸在了前三鋤。挖完第三鋤,第四鋤等等再挖,然後就徹底不想挖,或者忘了挖了。
當然,持續在一個方向上投入,會涉及成本問題。誰都不可能要求你為一件不知道是否能實現的事付出太多代價。我現在說的長線思維,是一種幾乎沒有成本的方法,因為它需要付出的只是你的思考。你不需要為你想做的某件事真的付出太多行動,但要持續不斷地完善資訊,沒事就琢磨它、豐富它,遇到相關的人就聊兩句,看到相關資料就抄寫下來,把它們放到心裡、潛意識裡,經常「訓練」它們,餵點養分。也許很多時候,這種思考是無效的、看似沒什麼用的,但只要你沒有把它徹底忘掉,長期思考後就可能從中產生思維火花,然後把這個火花摘取下來,從這裡繼續破題、校對及驗證、完善、拓展,如此,星星之火仍可以燎原,一個創業項目很可能就這樣產生了。
自從我工作以來,許多重要的工作專案都是靠這種方法做出亮點來的。有了一個想法,不著急,放在底層慢慢思考醞釀,直到突然找到了那個關鍵的突破點,然後集中精力、飽和式投入,就可能在短時間內突破一個點、一個面,最後變成一個大的事業。
前面提到的那個App程式,你們以為我現在忘了嗎?不,在我的潛意識裡仍運行著,我還在不斷思考、優化、改進,不斷蒐集相關資料。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它就真的會換個樣子出現在大家眼前了。
(本文摘自李栩然著《爆發式成長:突破舊我、逆轉停滯困境的14堂底層思維課!》,幸福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