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起,大陸16~24歲青年失業率快速攀升,到去年7月達到19.9%的歷史新高,今年4月正式突破兩成,5月達到20.8%,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大陸又再有千萬名高校生畢業,可能會進一步加重青年就業難的現象。與此同時,大陸製造業也面臨嚴重缺工問題,就業難與招工難並存,人才與就業市場的結構性失衡將會如何衝擊大陸經濟?
大陸組撰述委員楊日興表示,大陸青年失業率突破2成,是目前統計為止的新高水平,3,000多萬名畢業生求職,可能有600多萬人找不到理想工作,這些均反映出嚴重的就業壓力,而造成此狀況的原因很多,包括在疫情期間很多企業經營不善,疫後缺工、一胎化政策等,讓就業供給與需求嚴重失衡,短期出現較大摩擦。
魯迅筆下的主人公孔乙己,是一個在窮困潦倒時,放不下身段、找不到符合自己身分工作的讀書人,這與目前大陸年輕人遇到的困境相符,許多人也因此以「孔乙己」自嘲。
楊日興指出,當初只有一個孔乙己,但現在是整個社會都是孔乙己,一胎化政策下,大家都想培養自己的兒女讀書,加上他們大專院校錄取率達8~9成,這些學生對就業都有一定期望,更多的人想要白領工作,但大陸出現更多職缺的卻是製造業,就業市場的供需因而失衡。
聯網裁員風暴 青年降薪3成求職
日前溫州機場公告招聘錄用人員名單顯示,許多應聘機場安檢員、驅鳥員等職位者均為大學生,其他不乏浙江大學畢業或留學歸國者,「降薪求職」似成趨勢。
工商時報大陸組記者賴瑩綺表示,她有一位大陸朋友,在互聯網行業發展興盛時,一個月約有新台幣11萬元薪水,但在網企裁員風暴後,他只能不斷降薪求職,最後甚至想當一個月薪水3萬元的咖啡師,薪水差距之大讓人唏噓。
不過,目前中國出現嚴重的內捲現象,或也會影響失業率。楊日興指出,疫情後去大陸出差,常聽當地人用「太捲了」比喻競爭激烈,激烈內捲催生躺平文化,讓國家前進的動能進而減少。雖然近來中國政策開放地攤經濟,刺激消費與增加工作機會,但他認為,擺攤文化終歸不是長遠之計,大陸政府仍應思考結構性調整,將整個就業市場導回正軌。
楊日興認為,現在年輕人多少有一點躺平文化,不再以工作為人生導向,想自己掌握工作時間,他建議,製造業、偏藍領的企業可以思考如何將職務拆的較靈活,或許能吸引目前還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