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片製造設備進口量創新高。中國海關數據顯示,6月、7月晶片生產設備進口總額約5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激增70%,顯示中國趕在日本、荷蘭出口管制生效前備貨以緩解衝擊。
日本、荷蘭祭出晶片製造設備出口管制禁令,買家必須獲得日本、荷蘭政府許可才得以獲得出貨。日本在7月23日起實施管制;荷蘭出口管制禁令將於9月1日起生效,這些限制將衝擊中國半導體產業。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指出,在日本、荷蘭等美國盟友實施出口管制禁令前,中國晶片製造設備進口量創歷史新高,6月、7月採購量激增。中國海關數據顯示,6月、7月中國晶片生產工具進口總額近50億美元(約新台幣1591億元),較去年同期29億美元激增70%。
不確定這些進口量的成長有多少與日本、荷蘭受出口管制工具設備有關,不過這些作為表明中國廠商試圖避免晶片生產計畫受到干擾。報導引述以賽亞調研(Isaiah Research)副總裁Lucy Chen意見表示,中國透過提前備貨增加半導體設備庫存,以緩解潛在供應鏈瓶頸。
中芯國際、長江存儲等中國企業依賴美國、荷蘭、日本所生產的設備以製造晶片。報導引述業界人士意見指出,荷蘭曝光機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向中國客戶交付了更多曝光機;中國6月、7月進口來自荷蘭的晶片製造設備較5月翻了1倍,艾司摩爾是大型晶片製造設備生產商之一。
來自日本的進口也有所增加;美國於2020年收緊晶片設備出口後,一些中國半導體廠商開始從日本企業購買蝕刻設備等。
科技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研究指出,今年第2季,排名前5名晶片製造設備銷售商對中國的出貨量增長了30%。
Counterpoint高級研究分析師 Ashwath Rao表示,中國戰略性集中投資有助於確保本地供應,對於成熟技術的承諾可以緩衝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中國正在持續生產用於電動汽車、綠色能源轉型和工業應用的晶片,這些運用所需要的晶片不涉及出口管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