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葉凌棋|萬物齊漲 這類資產成抗通膨首選

造成萬物齊漲的主要原因,絕大部分可歸因於近期以來明顯的通貨膨脹。圖/本報資料照片
造成萬物齊漲的主要原因,絕大部分可歸因於近期以來明顯的通貨膨脹。圖/本報資料照片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萬物齊漲」一詞,可能已成為當前民眾對於物價最直接的感受了,而造成萬物齊漲的主要原因,絕大部分可歸因於近期以來明顯的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的產生有兩個面向,一是國際貨幣政策的影響,二是來自於成本的增加。自從「信用本位制」成為國際主流的貨幣制度之後,貨幣政策就成為各國調控經濟景氣的工具之一。2020年開始,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各國紛紛採取「量化寬鬆政策」使大量熱錢湧入市場,企圖刺激經濟。量化寬鬆政策雖然使各國的經濟維持一定的水準,但是市場上的大量熱錢,卻也加劇通貨膨脹的現象。

通貨膨脹的另外一個面向則是來自於成本的增加。首先,過去因全球化帶來的低廉生產價格優勢,在疫情與地緣政治緊張下,產生逆全球化現象,導致製造成本大增,也導致終端產品價格上漲,進而推升通貨膨脹。例如隨著世界各國對環保的重視,推動「淨零排放」目標,也逐步將碳排放納入企業的生產成本中。這種「外部成本內部化」將推升成本,產生所謂「綠色通膨」。

從上述兩個面向來看,未來全球景氣疲軟時,「量化寬鬆政策」恐怕已成各國面對景氣疲軟時的「常備」工具了;另外,中美關係緊張、以及碳權交易上路,也導致成本增加,顯然通貨膨脹在短期內不會停止,更有「常態化」的現象。

面對通膨常態化的世界,如何對抗通膨將成為顯學,也是最迫切的事項之一。幾項常見的抗通膨資產:股票、黃金、不動產各有優劣,值得投資人根據自身狀況審慎佈署。而筆者長期觀察不動產市場,發現不動產在近幾年來的通膨環境下,展現了相當傑出的抗通膨效果。

我們先從2020年開始看起。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發,並於2020年初於全球大流行。為了刺激因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美國聯準會於2020年3月15日宣布量化寬鬆政策,隨後美股旋即反彈回升,台股也從當時的9千點一路衝上1萬8千點的歷史新高。但是台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也從2020年5月的低點一路向上,並在2021年4月衝破2%,隨後有22個月高於2%的通膨警戒線。為因應通膨壓力,國內央行自2022年3月開始升息,截至今年3月總共升息3碼,才將CPI壓回2%以內,但是市場上通膨壓力仍在。

但在相同期間內,台灣的房地產表現如何呢?隨著全球的量化寬鬆政策,台灣房地產也隨之大漲。根據永慶房產集團的數據,比較2019至2022年間,七大都會區除台北新北大約20%的漲幅外,桃園以南五大都會區漲幅均超過四成,新竹縣市漲幅更逾六成之多。當通膨壓力漸大時,央行自2022年至2023年逐步升息抑制通膨,將CPI壓到2%以下。但是在相同期間內,永慶房產集團的數據呈現,台灣七都房地產仍有2.3%至11.5%之間單價漲幅,顯示其優秀的抗通膨能力。

隨著通貨膨脹的常態化,民眾對於自身資產的配置更應該妥善布局,才能避免辛苦賺來的血汗錢被通膨吃掉。而不動產其穩健的抗通膨能力,值得民眾依照自身需求審慎配置,以對抗恐將常態化的通膨風險。

葉凌棋

◎現職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

◎經歷永慶房產事業群總經理法人投資服務團隊總經理永慶建設及代銷總經理

◎學歷政治大學地政系

href="https://service.ctee.com.tw/Subscribe/edm.aspx" target="_blank">>>訂閱房市電子報,房市消息不漏接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