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野茂英雄,我們誰都不可能來到美國。」——黑田博樹
一九九五年九月,野茂英雄挑戰大聯盟的半年過後,他在一次專訪中將手伸進皮夾,摸索著拿出一張半透明的塑膠卡片。
這是一張加州駕照。
在美國,駕照對於任何年滿十六歲的公民或許是小菜一碟,但野茂不一樣,當時二十七歲的他無意成為美國公民或在美國定居,球季結束就要回大阪,況且他在美國連車子都沒有。但這張駕照對他至為珍貴,因為這是他在美國存活下來的證明,更是一場荒誕夢想的實現。
堅持信念,與夢想「直球對決」
年輕球迷或許無法想像野茂挑戰大聯盟的過程是如何備嘗艱辛、他的成功有多麼不可思議。你知道嗎?一九九五年之前,多數美國人連日本有職業棒球都不知道,極少數知道的美國人也是用一種居高臨下的鄙視態度。
對美國人來說,日本職棒就是個「實力連三A都不如的次級聯盟」,能讓過氣的大聯盟選手在那裡撈到生涯最後一張肥約,或是讓大聯盟明星隊在休季期間邊度假邊打球還兼賺外快,僅此而已。
也許你會反問,難道美國人不知道王貞治打了八六八支全壘打,還是「世界全壘打王」嗎?棒球作家懷廷當時就住在紐約,他說美國人的反應是:「他們穿和服打球嗎?」「他們打得到大聯盟的速球嗎?」
反之,從日職選手的視角,大聯盟則是仰之彌高又遙不可及的棒球殿堂。野茂的摯友、也是前近鐵隊友吉井理人回憶,在那個年代,NHK的衛星頻道BS會轉播大聯盟賽事,而日職選手是以「高中生崇拜職棒選手」的心情在看比賽。「我有好幾次告訴球團『我想去打大聯盟』,但總是得到『你白癡啊』、『傻了嗎』這樣的回應。」吉井苦笑著說。
然而在野茂之前,除了無心插柳的村上雅則之外,難道沒有任何選手有機會挑戰大聯盟嗎?有,一九三四年,十七歲的高中生投手澤村榮治對美國大聯盟明星隊先發七局僅失一分,還連續三振貝比魯斯在內的四名中心打者,最後因「洋基鐵馬」賈里格(Lou Gehrig)的全壘打而以○比一落敗。賽後有大聯盟球團想簽下澤村,澤村卻回答美國記者:「我的問題是我討厭美國,不可能成為美國人。」充分反映二戰之前日本人強烈的反美情緒。
一九六一年讀賣巨人前往美國移地春訓期間,道奇老闆歐馬力想出錢買斷明星三壘手長島茂雄,據說長島也頗為動心。但巨人老闆正力松太郎卻悍然回絕了,他認為巨人球團給長島的是一張終身契約,因此長島應該將對巨人乃至於日本的責任放在第一位。大和民族根深蒂固的「集體主義」,亦即「集體利益至上,犧牲自己在所不惜」的武士思想,不也發生在三十多年後的野茂身上嗎?
這就是為什麼野茂會稱為「先驅者」的原因。他勇於挑戰傳統智慧,建立自己的方法論,不在乎周遭異樣的眼光。唯有顛覆陳規,才有可能開創新局;至於外界排山倒海的批評,不妨轉念思考:批評的總是那些不願意挑戰的人,可不是嗎?
曾經有日本媒體訪問野茂的好友們,為什麼他能在大聯盟獲致成功,甚至在全美掀起「野茂狂熱」?他的好友們不約而同地選了「信念」兩個字:
・「簡單說,他對自己的身心都充滿信念。他不但身體素質強大,更重要的是他比一般人更有毅力,對成功更加執著。」——與田剛(前中日龍隊監督、一九八九年亞洲盃棒球錦標賽日本代表隊隊友)
・「他有堅定的自我信念,堅持做自己,才能免於受到周遭人的影響。」——吉井理人(前近鐵、大都會隊友)
・ 「他有堅強的信念,無論情況多麼艱難,一旦定下目標,絕不退縮。我認為如果不是野茂強烈的信念與堅定的心志,換做其他人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福島良一(大聯盟評論家)
正如福島所言,對日本棒球選手來說,「大聯盟猶如夢想中的世界,是野茂讓夢想成為現實。」也正因為他堅持信念,勇敢與夢想直球對決,才能推動時代的巨輪向前進。
(本文摘自張尤金著《一球入魂龍捲風,野茂英雄:日本野球挑戰大聯盟的先驅者》,奇光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