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氮化鎵(GaN)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功率元件,以其優越的高臨界電場強度和導通狀態下的通道導電性能,快速融入快充配件及消費電子品行業,並成為多款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標準配備。隨著元件性能的持續提升以及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GaN功率元件迎來了嶄新的應用場景。
第三代半導體元件的製程不容小覷,多以磊晶方式堆疊,使得磊晶層之間以及磊晶層與基板之間存在顯著晶格常數差異。為了達到高品質的磊晶,製程中必須精準控制應變,以降低表面差排密度。然而,這個過程難免會有疏漏,因此在第三代半導體元件的研發過程中,準確定位差排等缺陷變得不可或缺,對於製程的優化至關重要。
在這關鍵的背景下,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技術嶄露頭角,提供高解析度的缺陷資訊。穿透式電子顯微鏡的樣品製備流程複雜,通常需要依賴FIB定點切割,再加上其有限的觀察視野,對晶體缺陷的研究受到極大的限制。特別是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磊晶製程中,差排等缺陷將沿著磊晶方向延伸至表面,因此迫切需要一種非破壞性的表面缺陷分析技術,以滿足元件開發的需求。
蔡司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技術引領著新的突破。通過陰極螢光(SEM Cathodoluminescence,SEM-CL)和電子通道對比成像(Electron Channeling Contrast Imaging,ECCI)技術,蔡司SEM為我們提供了非破壞性且高效的缺陷分析方法,極大地提升了磊晶層分析的效率,同時進一步提高了後續元件製程的良率。
SEM-CL技術利用電子束對樣品表面進行能量激發,由於缺陷和基板的能態差異,導致放出不同波長的光子,這種光子被捕獲並清楚地顯示了磊晶中產生的缺陷。此外,SEM-CL技術還能夠同時分析半導體材料的光學特性,使得分析更加全面。與之相對的,ECCI技術在數據採集效率和圖像解析度方面更為優越,能夠提供奈米級別的解析度,實現對材料內部奈米級缺陷的準確觀察。ECCI利用入射電子束和晶格表面之間的夾角,實現小角度偏移,進而引起背散射電子產額的劇烈變化。這種原理使得僅有數十奈米大小的缺陷在屏幕上展現出強烈的對比,讓使用者能夠清晰地觀察材料內部微小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