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尼日政變:地緣政治啟示錄

位處西非的尼日7月底發生軍事政變後,恐會轉向反法親俄,牽動美俄在非洲的角力。圖/美聯社
位處西非的尼日7月底發生軍事政變後,恐會轉向反法親俄,牽動美俄在非洲的角力。圖/美聯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位處西非的尼日自7月底發生軍事政變,至今整體情勢仍十分緊繃。最新的發展是軍方要求法國駐尼日大使限期離境,但遭法國拒絕;而在上周末,則有上萬群眾聚集首都尼阿美(Niamey),力挺軍事政變。國內與國際政治互為表裡。尼日政變不僅是該國內部政治權力鬥爭,一個月來,還引發其與非洲西部國家之間的衝突、連結歐洲國家與俄羅斯之間的對峙,牽動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非西方國家之間的板塊角力。

在大國對抗集團化、歐洲大陸已被點燃烏克蘭戰爭之際,非洲大陸會不會再起戰火,攸關本已相當脆弱的全球安全。在地緣政治的連動下,國際局勢時常牽一髮動全身,同在烽火熱點上的台灣對於尼日事件的發展,有瞭解的必要。

尼日是前法國殖民地,是西非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非洲民主穩定的典範。此次被軍方推翻的民選總統貝佐姆,走務實的親西方路線,既與美法合作打擊伊斯蘭恐部分子,接受美國駐軍1,000人與法國駐軍1,500人,但同時也與中國保持良好的經貿投資關係。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觀之,尼日政變涉及以下兩大關鍵議題:

一、親西方與反西方的政治板塊競爭

北非、西非與中非過去是法屬非洲領地。這些國家在獨立之後,仍與法國保持密切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聯繫。政治外交上,法國有著指導的地位,經濟上,使用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然而,很多非洲國家都是典型的失敗國家,尼日依然是聯合國認定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政府預算有40%來自外部援助。世界銀行統計顯示,農業依然貢獻了該國GDP的40%,2021年尼日有超過1,000萬人生活在極度貧困中,占該國人口的41.8%。政變後,政變領導者在電視上對全國發出靈魂拷問:非洲有如此多的資源,為何還如此貧困?他們往往將自己國家的失敗歸咎於法國的過度干預與剝削,因此產生對法國嚴重的逆反心理。

尼日的鄰國馬利和布吉納法索先前已經發生過政變,並脫離傳統的親法路線,轉而與俄羅斯密切合作。這兩國同時聲援尼日政變,揚言若法國或西非國家共同體出兵干預,將視為宣戰。尼日政變之後,恐也會轉向反法親俄,牽動美俄在非洲的角力。

二、能源供應與大國角力

尼日問題不僅牽動大國在西非的勢力板塊,也關係著歐盟的能源安全。尼日位居與歐盟計劃修建的跨撒哈拉大沙漠的天然氣管道的節點。這條的跨撒哈拉天然氣管道(TSGP也稱為NIGAL管道和跨非洲天然氣管道),從尼日到阿爾及利亞,是歐盟藉以降低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提高能源供應多元化的重要規畫。如果有了這條來自非洲的天然氣管道所提供的穩定能源,那麼歐洲未來的能源供應基本可擺脫俄羅斯的能源綁定,也可以不必高價購買美國液化天然氣,歐盟將更加有能源自主的底氣。

鈾原料也是可能引發地緣政治衝突的問題。尼日蘊含豐富礦藏,以歐盟最重要電力出口國的法國為例,其核能發電比重高達七成,其中有二至三成的鈾原料即來自尼日。2022年俄烏戰爭導致歐洲失去廉價的俄羅斯能源之際,原本是歐盟緊急能源供應之所寄的法國核電,有32座因年久腐蝕而停修,今年初起,核能反應爐紛紛啟動復工,法國重回電力出口國之列,且預計再興建六座新型核電,對鈾原料的需求增加中。

因此,尼日政變可能使已因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匱乏的歐盟再陷困境。在過去18個月的俄烏戰爭期間,歐盟國內經濟因缺乏俄羅斯廉價能源引發通貨膨脹。經濟停滯與企業外移導致歐元區7月PMI降至42.7,工業心臟的德國則跌到40以下的逾三年新低。經濟問題已使當前歐盟主要國家執政者民意支持度偏低,尼日政變,對於歐盟的能源安全自主之路無異是個挑戰。

鈾原料的另一個關鍵問題是,尼日雖為世界重要鈾礦生產國,鈾礦主要掌握在美國手中,其他包括俄、中等列強對其礦藏則虎視眈眈。隨著尼日政變、反西方政權主政,在美國不願意釋出鈾礦掌控權的情形下,未來恐有一番爭奪。凡此,尼日問題大約都不是美、中、俄、歐各方會輕易放下的。

長期以來,尼日被大國以後院勢力版圖待之。從過去的殖民、後來的政治控制,到當前的戰略物資取用,尼日始終未能擺脫地緣影響而在強權政治中輪迴。也因此,此番政變,牽動區域穩定與國際局勢。已有多名非洲政治領袖對尼日情勢提出警告,呼籲各方慎防擦槍走火,勿動干戈,以免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地緣政治殘酷且無情,強權角力下的棋子命運多舛。遠在東亞的台灣,隔重洋遠望,豈可不引為借鏡。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