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立足台灣活用台灣錢 我們需要國際級資產管理!feat. 第一金投信

  • 工商時報 市場觀測站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鼓勵民眾投資優質金融商品進行資產配置,有助於財管市場的健全化。不過,國人偏重短期獲利的習性,形成國內資產管理業者在部分類型商品的激烈紅海競爭,難以投入更多資源開發另一大塊金融的藍海市場。資產管理業者推動市場健全化的同時,投資人自己也要與時俱進吸取財管新知。國際組織倡議的「世界投資者週 (World Investor Week, WIW)」,2023年10月第一周將在台灣同步舉行,這是台灣金融從業人員與一般投資大眾認識國際級資產管理的大好良機。

台灣人辛苦打拚世界有名,積累下的財富更該善用資產管理的知識與工具,讓龐大財富健全穩定地成長。可惜的是,龐大的台灣資金過去持續流向海外金融商品。不僅中央銀行公開金融帳累積淨流出高達7,630.9億美元,提醒朝野各界注意,金管會也積極推動財富管理2.0,鼓勵本地金融業者開發台版高階資產管理市場,以期在未來台灣賺的錢台灣管,台灣民眾在台灣就能坐擁本地金融業提供的世界級優質財管服務。

本集節目來賓第一金投信董事長尤昭文Paul,從基層海外證券交易員做起,曾經在香港市場管理台灣的資產部位,一路當到外商投信董事、總經理,2018年進入公股金融機構第一金投信,投入打造台灣資產管理市場國際化的行列,目前他也同時擔任投信投顧公會副理事長。

Paul首先分享了國際資產管理市場的最新趨勢,包括被動式(Passive)管理和另類(Alternatives)資產投資。兩類資產加總起來在20年前約占整體市場20%,如今已來到45%左右,主動型基金則自50%下降到28%,「這是很好的轉變,能訓練資產管理的真正能力!」業者不但要交出漂亮的投資成績單,也要有決心與行動力投資IT設備,匯整大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力求為客戶提供最佳投資服務。由於金融科技日新月益,不必要的人力計算與人工流程大幅縮減,新金融商品的投資門檻自然隨之降低,小額化與客製化漸成市場顯學。

然而Paul也提醒,資產管理業者對於金融商品的費用收取,因為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亂象紛呈。有時投資人甚至不清楚自己拿到的利息來自於本金,寅吃卯糧、蛇吞己尾,並非長期投資者之福。反觀國際級資產管理業者,多半長年在歐美成熟市場的嚴格監管與規範明確的金融法規下,不以加工加料的投報率誘導投資人。

台灣財富累積快速,規模龐大的台灣錢絕對可以成為台灣本地高階資產管理生根發展的沃土。Paul建議,資產管理業可以思考土洋合作,政府亦可鼓勵機構投資人扶植與監督本地資產管理業,立足台灣、放眼國際。金管會目前正推動財富管理2.0,鼓勵業者設計開發高品質投資產品、吸引台灣人未來願意把錢留在台灣,改變過往財富外流的窘境。二者看法不謀而合,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為國人打造一流國際級資產管理,台灣金融業責無旁貸。業者若要與全球接軌,同業交流見習必不可少。由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主導策劃的「世界投資者週 (World Investor Week, WIW)」,每年10月在世界各地召開,台灣近年也同步加入。今年台灣場由臺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FPAT)執行,台灣證券交易所、台灣期貨交易所、投信投顧公會等十家機構共同支持,於10月2日~6日假台灣金融研訓院舉行為期五天的「世界投資者週聯合論壇」(World Investor Week in Taiwan)。會中將邀請全球知名金融機構、財經學者與國內金融業者齊聚,彼此分享最新投資知識與策略,增強與會民眾金融識別能力之外,更要帶領大家共同探討發展數位金融與永續金融時所會面對的機遇與挑戰。

此次「世界投資者週聯合論壇」也將邀請Paul擔任專家講座嘉賓,講題為「當綠能遇見數位金融 投資產品大創新」,具焦當前最熱門的綠能發展,如何能與區塊鏈相結合。Paul對數位資產議題鑽研多年,他也提前在節目中和聽眾分享部份演講內容。近5年來他一路「陪跑」的綠能新創事業,未來若是發展順利,將能串接起發電、儲能與數位貨幣,打造出三位一體的台灣綠色金融生態圈。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留言討論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