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屏東大火,釀成重大傷亡,社區與民眾自主防救災意識及能力備受關注。芥菜種會響應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投入社區防救災工作,今年第五屆安全城市嘉年華活動,24日在台北市舉行,針對生活在人口密集、危老房屋的都會區民眾,透過與臺北市政府消防局第二救災救護大隊等單位合作,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學習防災生活化,建立社區助人網絡,打造韌性安全城市,達到「共生」的永續目標。

「第五屆安全城市嘉年華」活動,邀請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科長洪明全、基督教芥菜種會執行長李肇家、臺北市政府消防局主任秘書劉永洀、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副執行長江美誼、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秘書李維森、臺北市信義區公所民政課林秀英課長等人出席。芥菜種會執行長李肇家特別禱告,近日屏東大火,釀成重大死傷,求上帝的愛臨到屏東當地,保守消防人員及受傷受災的人員家庭都能領受從上帝而來的平安,盡快恢復正常的家庭生活。社會發生的事情雖無法預測,但當人們有所預防及預備時,就有機會讓使家園平安。

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科長洪明全表示,近年來全球和台灣陸續發生災害,今年南部缺水嚴重,雖然杜蘇芮颱風帶來的豪雨舒緩水情,但卻帶來另類的災害,今天活動會場和攤位,讓民眾了解災害知識,我們可以如何準備,以及災時的應變對策等,希望參與民眾能有更多防災知識。

今年2月在土耳其和敘利亞交界邊境,發生規模7.8的百年強震,重創兩國家園;鄰近的韓國7月間連日豪雨成災,引發大範圍的洪災與山崩,數千人撤離家園。台灣位處天然災害高風險區,7月杜蘇芮颱風與卡努颱風接連帶來劇烈降雨,重創中南部山區,加上氣候變遷,急降雨已成常態,都市所能承受的雨水排水量,已不及降雨量,洪災是當前都市在面臨災害時,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根據芥菜種會「2023年都會型災害防治觀念調查」顯示,都會民眾最關注的災害議題,前三名分別為強降雨洪災、地震和海平面上升,其中9成民眾對「強降雨」最有感,呼應都市洪災的重要議題。在第二名的「地震」部分,根據臺大地質科學系退休教授陳文山論述,全台36條活動斷層中,最令人擔心的是台北市「山腳斷層」,目前全台有1/3的人口在雙北,加上危老建物比例高,均凸顯都會區地震災害應變的重要性。調查也顯示,近8成民眾對於預備「緊急避難包」有基本概念,要以家庭人口數計算數量,放在隨手可取到的地方,當災害發生時,可能因此保住性命。
芥菜種會以深耕台灣70年的社會福利服務經驗,建立「自立自助、共好共生」為願景的社區助人網絡,今年四月曾受邀參加美國聯邦促進和平研究學會跨國際全球論壇,與各國的代表共同討論台灣未來防救災新議題;2018年開始進行社區自主防災培力與校園、社區防災教育宣導,並在台中、台東、花蓮、屏東與高雄等地舉辦15場安全城市嘉年華大型活動,宣導防災生活化的重要,讓人人都能正確學習與風險共存。更多支持芥菜種會防救災服務,可連結官網https://reurl.cc/9RGb0X
[關於基督教芥菜種會]
台灣第一個立案的社福機構,創辦人美國宣教士孫理蓮(Lillian R. Dickson)於1927年與丈夫孫雅各牧師來台,看見台灣人民的疾病與貧窮,便於1952年創立芥菜種會,服務包括弱勢兒少、原住民、漢生病患與烏腳病患等,幫助百萬人。芥菜種會秉持著孫理蓮宣教士愛神愛人的心志服務有需要的人,於2011年獲頒總統文化獎。從早期的兒少安置、原住民教育、醫療救助等各項服務,如今除了藉由社區工作模式,持續扶助弱勢族群;更倡導知識技能的培力與分享,將「培育、成長、分享、傳承」的服務理念,擴大形成社區助人網絡「芥助網」,致力「自立自助,共好共生」,讓曾經的受助者也能成為幫助者,為社區兒少、青年、婦女、熟齡者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