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圓人長久,月到中秋分外明
●時間:農曆八月十五。
●代表詩詞: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水調歌頭〉)
●民俗:祭月、賞月、賞桂花、飲桂花酒、吃月餅。
●代表飲食:桂花酒、月餅。
古稱「仲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又稱仲秋節、八月節、拜月節,也稱女兒節,或者直接就叫團圓節。依據中國古代的曆法,四季裡的每一季都分三個階段:孟、仲、季,亦即各一個月。農曆八月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自然就是「仲秋」,後來才演變成中秋。
史書上有種種記載,《唐書.太宗記》就記載「八月十五中秋節」。月亮到這個時候格外圓滿,皎潔如玉,也滋養了很多的詩情。像大詩人李白,可以說是一生牽掛著這輪明月,有些詩,簡直就像兒歌一般讓人琅琅上口,例如〈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李白天真地發問:月亮是一個白玉大盤子嗎?還是王母娘娘的鏡子?寫出了明月跟人之間的深刻關聯。
蘇東坡〈水調歌頭〉則是深沉地問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他甚至還有一點埋怨明月:「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亮啊,你為什麼總是在人們別離的時候,這麼的圓滿,難道你心中是無情、有恨的嗎?)蘇東坡最後總結得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他體悟到人間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團圓畢竟是少的,缺憾才是常態。
接下來,不妨從古文字裡,看「月」字的寫法,是圓還是缺?
「月」的造字原理以及演變過程
「月」的甲骨文,畫的是一彎新月。後來的金文,寫成半月形裡加了一小豎的筆畫。這一豎跟中國的神話有關:有人說是玉兔,也有人說這是吳剛一直砍不死的桂樹。無論哪個說法,都說明了這一輪月牙裡是有故事的。
到了小篆的時候,「月」則寫得不那麼具象了。《說文解字》解釋:「月,闕也。大陰之精。」可見月有陰晴圓缺,缺月才是常態。中國哲學講究陰陽平衡,太陽就是天地間最大的陽,太陰就是天地間最大的陰,古人認為月亮正是「太陰之精」。陽,象徵著白晝、天空、男子;陰,象徵著黑夜、大地、女人。
《釋名》裡面也有相似的解釋:「月,缺也,滿則缺也。」意思是:從古至今,陰晴圓缺在望朔之間變化不定,盈極而虧,虧極而盈。月亮不圓滿的時候還是比較多的,一個月之中只有一天月圓,而在整整一年中,只有八月十五,月是最為圓滿的,所以人們就要過個隆重的節日。正因為有圓有缺,圓滿才顯得彌足珍貴。
以上一切完整解釋了古人為什麼不把「月」字直接畫成滿月,這是因為缺月才是人們經常看見的月亮形狀,所以宋詞才會寫出「天外一鈎殘月帶三星」。
中秋詩詞與傳說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在這彌足珍貴的團圓時刻,詩人的心中湧現出很多美麗的詩篇。最為人所熟悉的,就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寫出心中對家鄉的牽掛;杜甫名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也寫出白露節氣之後,中秋思念故鄉的心情。明月真正照亮的,是人們心中的期盼、缺憾和憧憬,而這一年的明月中,中秋月色最神祕、浪漫。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這些籠罩在朦朧月影中的神話和傳說,都增添了中秋的韻味。從前這時候,總是有老婆婆搖著大蒲扇,旁邊放著茶、水果,手指著天上,講故事給小孫子聽,其中最著名的故事當然是嫦娥奔月:傳說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盜竊了西王母的不死藥,偷偷吃了,身體不由自主地飛起來,最後奔向了明月。有很多人都在揣摩嫦娥心中是否有些後悔,例如唐代詩人李商隱寫的〈嫦娥〉,特別深情:「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詩人在朗朗的明月中,寄託了一個女人痛悔的心。
這個月亮上還有吳剛永遠砍不死的桂樹、有玉兔在搗藥,讓月亮多了好幾個雅致的別稱,比如有人稱之桂宮、蟾宮、月宮,將月亮想像成一座宮殿。古時候還將中科舉的人稱為「月中折桂」或是「折桂蟾宮」,這是因為秋天正好是進京趕考的時節,人們就用這個吉祥的意象,形容那些科舉登第的人。
中秋節習俗:祭月、賞月、賞桂花、飲桂花酒、吃月餅
中秋節自古就有許多習俗:祭月、拜月、賞月,也賞桂花、飲桂花酒,其中吃月餅是大家今日最熟悉的。中秋節的食物大多是圓形的,例如月餅、柚子、葡萄。這時候正好也是瓜果梨桃成熟的時候,人們吃著這些渾圓的祭品、貢品、新鮮瓜果,心中同時祈求著圓圓滿滿。
古時候的月餅只是日常點心,到了宋代才跟中秋節緊密關聯。蘇軾曾經寫過〈月餅〉一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中秋吃著小糕餅,其實想的還是遠方的親人,所以月餅不只是吃起來甜蜜、開心,也有相思。《西湖遊覽志餘》指出「月餅相邀,取團圓之義」,因此八月十五這個中秋節,賞月吃月餅漸漸固定成為習俗。
蘇東坡還曾經寫過〈陽關曲.中秋月〉:「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寒氣,銀河悄然無聲,在天上緩緩移動著如白玉圓盤那樣潔白晶瑩的明月。大家能一起品嚐月餅,賞著明月,其樂融融,親友在側,這樣的日子,明年就不知道是不是還看得見?)可見人們不光把賞月節視為歡樂開心的節日,內心還蘊含著無數的珍惜。
如今月餅種類多元,有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色香味愈來愈講究,也盡量少油、少糖,因為人們愈來愈重視健康。賞桂花、喝桂花酒的習俗也愈來愈豐富了,在這花好月圓的時節,大家追尋的其實都是一種期盼。
這幾年,我的朋友也愈來愈常用通訊軟體發送明月的照片,我常常在中秋前幾天,就看到大家反覆轉傳世界各地天文臺能看見的最美月亮,有高掛在樹梢、有遠在山澗,也有很近的「人在明月中」。月亮的顏色各式各樣,有白亮亮、黃燦燦,甚至還有粉紅色的。我也承認在世界不同的景觀中拍到的月亮,固然很美,相比之下和一家老小散步時看到的月亮,就不那麼明亮了,但是這份其樂融融的親情,彌足珍貴。
每當中秋節,我都衷心想跟朋友們說:別低頭看手機裡虛幻的遠方月亮,還是跟身邊的親人一起,看看自己前方也許不那麼明亮、不那麼美麗的月亮,畢竟那才是真實的。在真實的月亮前,吃過的月餅、讀過的詩詞、說過的情話,才會真正和明月的光輝化成永恆。而年復一年累積下來的這種光輝,才是我們生命中真正經歷過的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