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救市措施成效漸顯。機構統計,隨著多地陸續放鬆和取消限購,上周(9月18~24日)重點監測的15個城市新房成交量較前一周增長58.18%,其中北京、上海的成交量更實現翻倍增長。不過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持保守看法,認為這波政策對持續拉動新房銷售仍有待觀察。
中國網報導,大陸房市調研機構諸葛找房統計,近期有愈來愈多城市放鬆或取消限購、或是「認房不認貸」正式實施。利多政策逐步發酵,新房成交連續兩周回升。上周監測重點15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為24,187套,較前一周上升58.18%。
其中,上海上周新房成交量高達3,232套,較前一周的603套激增數倍。報告稱,上海推出「認房不認貸」已近滿月,受到網簽滯後性以及供應節奏等影響,新房成交現在才開始顯現。上周的單周成交量已創下年內新高。
不止如此,上海的二手房成交量也觸底回升。據統計,9月截至24日,上海二手房單月已成交14,498套,其中23日單日成交864套,創下4月以來新高。業內預測,9月上海二手房成交總量有望突破1.8萬套。
北京上周新房成交2,473套、達到年內次新高並連續三周回升。此外,上周青島、無錫、蘇州等城市的新房成交量同樣可觀,較上周漲幅均在70%以上。
綜合陸媒報導,惠譽最新報告對大陸房市持較保守看法,認為大陸近期的房市鬆綁,對二手房市場會有較大影響,但不太可能持續拉動新建商品住宅的銷售。惠譽認為,各地趕在房市傳統銷售旺季「金九銀十」之前鬆綁政策,政策落地後的首周銷售激增,不過隨著積壓需求的逐漸釋放,市場熱度將迅速降溫。
惠譽認為,二手房市場是近期政策鬆綁的主要受益者。因為在房市下滑的背景下,購房者青睞房價更具韌性的黃金地段,而此類地段新建商品住宅的供應有限。加上購房者對預售屋交付品質保障的顧慮,也為多數新建住房項目買氣蒙上陰影。
另外,大陸經濟學家、人行前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26日表示,大型城市的房市銷售可能需要四到六個月恢復成長,較小型城市則需六個月到一年的時間才能實現良好復甦。敦促官方採取更多措施鼓勵向開發商放貸,以阻止違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