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退而不休?揭密梅鐸的媒體日不落帝國

福斯新聞(Fox News)報導,92歲的梅鐸(Rupert Murdoch)透過信件通知同事他決定退休,並轉任福斯公司(Fox Corporation)與新聞集團(News Corp.)的名譽主席。」。圖/美聯社
福斯新聞(Fox News)報導,92歲的梅鐸(Rupert Murdoch)透過信件通知同事他決定退休,並轉任福斯公司(Fox Corporation)與新聞集團(News Corp.)的名譽主席。」。圖/美聯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媒體大亨魯柏.梅鐸(Rupert Murdoch)在70年職業生涯打造出一個巨型保守派全球媒體帝國,在歐美各大洲的政治留下深刻的影響,上週他宣布退休,將福斯公司、新聞集團董事長職務交棒給兒子拉克蘭(Lachlan Murdoch)。而在梅鐸的職業生涯中,伴隨著許多傳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這傳媒帝國是如何起家的?又是如何在數位化的浪潮中,生存的越來越好?

開啟擴張之旅 梅鐸打造全球媒體帝國

1964年,梅鐸創辦他的第一份報紙《澳大利亞人報》,也是澳洲的第一份全國性報紙。5年後,梅鐸登陸英國,相繼收購《世界新聞報》和《太陽報》等報紙;1973年,他又以1,970萬美元收購三家報紙,正式進軍美國,並在3年後,成功拿下當時年均虧損5千萬美元的《紐約郵報》,一夕之間,這位來自澳洲的大鱷佔據了美國各大媒體頭條。而讓他真正名揚世界的事件,還是他在1981年購買了象徵英國體面和尊嚴、擁有2百多年歷史的《泰晤士報》。

但他的野心並未因此滿足,1985年梅鐸買下了20世紀福斯公司,他看中的不是電影事業,而是旗下的福斯電視台,他將這家小型電視台改組成福斯廣播公司,一年後,福斯廣播公司成為全美每四大電視公司之一。2007年他再以56億美元收購道瓊集團,新聞集團旗下又增加了《華爾街日報》。

除了電視和報紙事業,梅鐸還試圖經營社交媒體,但沒有成功。2005年,他以5.8億美元收購MySpace,2011年,他以3,500萬美元售出,虧損慘重。

新聞集團的媒體版圖遍及三大洲。圖/美聯社
新聞集團的媒體版圖遍及三大洲。圖/美聯社

經過數十年的經營,梅鐸坐擁當今數一數二的龐大媒體帝國,業務觸及媒體的各個領域,包括新聞、書籍出版、數位房地產服務及澳洲訂閱串流服務等,旗下品牌包括知名的《紐約郵報》、《華爾街日報》、《巴倫周刊》、《泰晤士報》,此外,還有《Dow Jones》、《澳大利亞人報》、《先驅太陽報》、《太陽報》、哈珀柯林斯出版社(HarperCollins Publishers)、澳大利亞福克斯澳訊(FOXTEL)、福克斯澳大利亞體育頻道、澳洲買房網(realestate.com.au)、Realtor.com®、talkSPORT、油價資訊服務公司OPIS等等175家媒體,足跡覆蓋了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

截至2023年9月22日止,新聞集團市值約113.8億美元,新聞集團市值約157.2億美元;而梅鐸最新的身家約為83億美元。

從小報開始 解讀梅鐸的成功密碼

《紐約時報》撰文指出,梅鐸「將激情和怨恨轉化為金錢和權力」,梅鐸極會操作小報,他所提供的是新聞,但真正在培育的卻是情感。

《紐約時報》評論說,梅鐸的經營理念就是,「讀者是什麼人,就提供什麼樣的內容,所以他們不會有柏拉圖式的理想新聞,而是美女照片、內幕爆料和令人觸目驚心的醜聞大標題。」也可以說,梅鐸的經營方式,拉低了新聞媒體界的道德底線。

《太陽報》就是他操作最成功的小報,這份報紙至今仍是英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其客群為中下階層,題材五花八門,也成為全世界街頭小報競相模仿對象。

福斯廣播公司的風格也承襲梅鐸的小報風格。當時,一般的電視節目風格以穩重和嚴肅為主,但梅鐸在1996年推出的福斯新聞卻含有體育新聞的狂熱精神,以及令人眼花撩亂的畫面。在福斯新聞台,新聞是一部充滿英雄、敵人、勝利、危險的連續劇,讓觀眾產生憤怒、背叛甚至被威脅的感受,使他們心甘情願地在電視前花費幾個小時觀看,也因此,其收視率在6年內超越了CNN,並連續19年占據美國收視榜首位置,這或許就是梅鐸的成功之道。

不過,也因為他操作媒體的風格,也被外界稱呼為「扒糞專家」。

用傳媒影響政治 竊聽風暴重創梅鐸事業

梅鐸在他的媒體事業中,毫不掩飾其保守派立場,在他所職掌的媒體中,都有不少涉及政治及偏向保守派立場的言論和報導,也因此,關於他的爭議傳聞一直不斷,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2011年發生的竊聽醜聞。

其實,自梅鐸的媒體帝國進軍英國後,英國大小報就為了製造頭條新聞不遺於力,《世界新聞報》利用電話竊聽名人政要的醜聞在2006年已被曝光,但在2011年的竊聽事件卻導致普通民眾的死亡,讓梅鐸不得不在全球攻擊和抵制的壓力下關閉開業168年的《世界新聞報》。

2011年的竊聽事件導致普通民眾的死亡,梅鐸在報紙中刊登道歉啟事。圖/美聯社
2011年的竊聽事件導致普通民眾的死亡,梅鐸在報紙中刊登道歉啟事。圖/美聯社

在外界眼裡,梅鐸也是多國政壇中的關鍵人物,利用手中的媒體事業左右輿論,推動選情。知情人士稱,梅鐸曾利用《紐約郵報》在1980年的大選中為雷根代言,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也曾說:「每個人都對梅鐸感到害怕。全球都有一種恐怖的文化。」另一位澳洲前總理滕博爾(Malcolm Bligh Turnbull)也指責梅鐸對民主世界造成「重大損害」,也分裂了美國社會。

而在近幾年中,梅鐸和川普的私交甚篤也是美國政壇中公開的秘密,川普是福斯電視台的忠實觀眾、長期嘉賓,而福斯電視台也常為川普備受爭議的政策站台。

在川普2020年大選失利後,因為福斯主持人在節目上誤導觀眾,讓他們相信投票公司在這次大選中作弊以讓拜登當選,使得投票公司提起誹謗訴訟案,這讓福斯支付了7.85億美元和解金,該金額創也美國媒體史上紀錄。

梅鐸5路轉型 《紐時》打下勝利一仗

轉型,是任何產業終將面臨的課題,梅鐸宣布退休的時刻,適逢媒體產業再度轉型的關鍵點,新聞集團、21世紀福斯、福斯公司又是如何應戰新時代的挑戰?

新聞集團在紙媒時代的成功,可歸功海外著名報刊及全球第二大出版社的獨家優勢。但是進入新媒體時代,廣告商操作的多元化,意外成了新聞集團的新威脅,既有的優勢受到挑戰。

不過在梅鐸帶領的團隊迅速挑整經營策略下,集團雙管齊下,一方面進軍地產廣告業,另一邊與臉書和谷歌達成長期合作協議,也順利將危機化為轉機。

新聞集團現階段主要業務包括數位地產廣告服務、影音串流訂閱服務、道瓊、書籍出版及新媒體。

其中數字房地產服務是利潤最高的業務,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前9個月經調整EBITDA(除息、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利潤為29.83%,EBITDA是用來評估核心獲利能力的指標,該指標排除與公司營業沒有直接關係的項目,所以更可以看到公司主要業務的賺錢能力。

另一方面,《紐約時報》在數位轉型的道路上也打下一場勝仗,《紐時》打造的付費牆(paywall)在2011年橫空出世,當時美國還沒有任何一家媒體有此操作,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可說是相當大膽前衛的舉動。

《紐時》長年打下的品牌信譽與忠實用戶,是轉型初期的本錢,讓該報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打下良好的基礎。2015年,也就是啟動轉型後的第四年,被譽為《紐時》轉型推手的湯普森(Mark Thompson)加入領航,隨後《紐時》的營收在2017年開始以40%~50%的暴風速度成長。

聚焦《紐時》的訂戶數據,截至今(2023)年5月,紙本訂戶僅71萬戶,而數位訂戶數則近900萬戶,佔總訂戶的92.6%,值得一提的是,《紐時》的數位訂戶在2015年僅100萬戶左右,在數據對照之下,也佐證了梅鐸的眼光是對的方向。

拉克蘭的挑戰 父親垂簾?手足爭權?

一代媒體大亨梅鐸只用一只退休信卻掀起全球關注,交棒下一代,長子拉克蘭將繼承這個影響力巨大的媒體帝國,隨之而來的話題也轉向這個接班人與集團將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這些挑戰除了還在進行式的數位轉型之外,家族爭權也暗潮洶湧。此外,由於梅鐸在退休信中傳達了「退而不休」的想法,他願意放手到什麼程度,也成為拉克蘭的挑戰。

梅鐸的長子拉克蘭(Lachlan Murdoch)將繼承這個影響力巨大的媒體帝國。圖/美聯社
梅鐸的長子拉克蘭(Lachlan Murdoch)將繼承這個影響力巨大的媒體帝國。圖/美聯社

儘管梅鐸曾以「充滿熱情,堅守原則的領袖」來形容拉克蘭的領袖氣質,然而內度人士對於梅鐸是否會真的放下控制權抱持懷疑,一名媒體投資人形容,梅鐸不是那種願意待在幕後的人。一個時代的結束也因此畫上問號。

此外,拉克蘭(Lachlan Murdoch)與弟弟詹姆斯(James Murdoch)其實早就存在競爭關係,兩人都對成為正式接班人有著雄厚的野心。而梅鐸原為弭平兄弟內鬥的關係,安排兩人擔任集團同等高職,卻也造就雙頭馬車的窘境,遇到重要決策還得梅鐸親自出馬,由此可見兄弟關係的緊張矛盾。根據公開說法,家人之間就連玩大富翁都「很認真,隨時準備使詐」。

梅鐸的長子拉克蘭及其兄弟姊妹們。圖/美聯社
梅鐸的長子拉克蘭及其兄弟姊妹們。圖/美聯社

梅鐸將集團事業決策均分為8等份,最年長的四個孩子各持一份決策權,其餘則由梅鐸本人掌握,並透過家族信託控制福斯集團及福斯新聞,該信託分別持有兩家公司各約4成的表決權股股票。

而這也為下一場繼承之戰埋下種子,雖然目前拉克蘭順利成為接班人,然而依目前的情況,一旦梅鐸離世,拉克蘭的大位恐受到其它手足挑戰,因為在梅鐸信託的表決權股股票轉讓時,可能也是另一場戰爭的開端。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留言討論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