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今(9/28)日盤前掃描的重點新聞如下,僅供參考:
A.利多因子:
1.台股AI護國群山呼之欲出,廣達董事長林百里27日表示,AI(人工智慧)帶來的算力革命,將加速超越摩爾定律,未來AI力就是國力,而台灣擁有半導體代工、IC設計、PCB及晶片等供應鏈,機會其實很多,不是只有護國神山台積電。
2.澳煤、澳礦掀出貨潮,推升海岬型船27日租金一舉漲破2萬美元大關,單日上漲1,509美元或7.6%、達到21,364美元,累計9月以來,日租金已上漲了近1.5倍。燃「煤」之急也外溢至巴拿馬型船,日租金上漲155美元來到15,399美元,裕民、中航、新興、慧洋、台航等散裝航商第四季營運增溫,有機會拉尾盤賺一波!
3.無塵室與機電系統整合工程服務廠帆宣(6196)董事長高新明27日表示,台灣科技產業因應地緣政治近幾年快速進行全球化布局,該公司也快速布局全球回應客戶需求,目前在美國、日本、馬來西亞、德國及越南都已先後設立子公司,也接獲訂單,高新明說,泰國也非去不可,雖然產業目前回升力道仍弱,但高新明指出,2023、2024年仍可望小幅成長,2025則將迎來另一波顯著成長力道。
4.美政府面臨關門危機,美10年期公債殖利率持續攀高,台股27日一度面臨破底危機,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全球經濟如同「蒙娜麗莎效應」曖昧不明,但台股會展現韌性,穩健前行;分析師也認為,AI概念股回穩,相關題材照亮台股,好戲延續秋節後。
5.受中秋連假因素影響,台股27日呈現量縮格局,成交金額再度回落到2,200億元之下,盤面上以中小型題材股扮演強勢輪漲指標,笙泉(3122)、迎廣(6117)、華經(2468)等亮燈漲停,吸金力道強勁。
6.南僑(1702)集團會長陳飛龍27日指出,台灣第四季進入傳統旺季,大陸疫後餐飲發展轉向,整體半成品加工供不應求,今年營運將優於去年,法人估整體營收可望接近250億元,明年包括台灣、大陸與泰國等三地均有新產線加入,新動能持續挹注,目標三年後300億元。
陳飛龍強調,疫後隨著餐飲全面復甦,台灣、大陸與東協等餐飲業對半成品加工供不應求。
7.iPhone 15系列手機進入量產出貨階段,對於近期「農忙」的狀況,和碩董事長童子賢27日表示,比預期還好,原本以為需求不振,但是現在看來需求更好,廠商之間正全力協調趕工。
8.台股中秋節前觀望氛圍濃厚,市場靜待旺季效應及選舉行情啟動,展望第四季,瀚亞投信分析,加權指數將維持在16,200~17,500點間震盪,短線回檔幅度有限,上市櫃9月營收公布後可望啟動關鍵轉折,看好ASIC、散熱、PCB及CCL等AI概念股及軍工航太產業,另高息題材也值得留意。
9.進入傳統旺季,加上煤炭價格上漲,中國大陸水泥開始調價,包括福建、長三角等地區漲幅在7%上下,市場指出,國內西進水泥廠台泥(1101)、亞泥(1102)、信大水泥(1109)大陸事業第四季將進入今年營運高峰。
10.台積電2023 OIP(開放創新平台)全球年度巡迴論壇正式起跑,首場在美國時間27日於矽谷聖克拉拉登場!該論壇為世界級半導體尖端技術會議,內容涵蓋台積電設計支援、行業見解及AUTO、AI、HPC、3D IC應用等熱門主題。預期今年焦點將關注3DFabric晶片堆疊和先進封裝,包括日月光、精材、辛耘、家登等供應鏈,可望再受市場矚目。
11.第三季台北市辦公租賃市場繳交出亮眼的成績單,高力國際最新調查顯示,在本土企業撐盤下,第三季不論頂級、A級和B級辦公室,租金行情全面攀升。
12.金融業營業稅稅率5%將在2024年底期滿,金管會主委黃天牧27日首度公開表示,盼金融營業稅稅率至少回到2014年前的2%水準,將與財政部溝通。初估若稅率從現行5%降到2%,金融業每年至少可省下250億~300億元。
13.美中貿易戰致地緣政治變化,汽車零件廠產線板塊位移!AM(售後維修)汽車水箱零件廠吉茂(1587)27日法說會表示,墨西哥新廠投產倒數,將於第四季進行設備進駐與調機試產,並於明年第一季小批量量產,第二季起對外開始接單,看好明年業績成長動能,銷量將成長20%。
14.華為捲土重來,雖然對聯發科(2454)不會造成立即影響,然華為仍可能憑藉5G方案快速切入中低階市場,中國大陸為聯發科智慧型手機業務的主要市場,長期恐為一大隱患。不過基頻處理器(BP)產業集中度高,5G時代技術體系愈趨複雜,目前主要由高通、聯發科、華為及三星四大廠把持。
法人認為,智慧手機需求回溫,聯發科SoC仍為最大受惠者,另外挾通訊相關技術積累,切入SerDes(序列/解序器)ASIC市場機會大。
15.蘋果iPhone 15 Pro系列過熱問題鬧得沸沸揚揚,甚至被使用者戲稱為「火龍果」,市場將矛頭指向台積電3奈米製程造成過熱,對此,知名蘋果供應鏈分析師郭明錤調查後迅速作出回應闢謠,直言iPhone過熱與台積電的3奈米製程無關,反倒是受散熱系統變更影響。
16.大亞(1609)董事長沈尚弘27日表示,大亞集團以能源及新創兩事業為主,今年新創事業獲利較高,希望未來太陽能、儲能等能源事業獲利占大亞能源鏈事業的比重從目前的3成提升至5成。
17.隨著陸資品牌折疊手機新機連發,富世達(6805)下半年業績具想像空間,在轉上市前,富世達在興櫃的股價重返300元整數大關,股價追上母公司奇鋐(3017),以27日收盤價計算,雙方僅差14.5元,在富世達股價連番上漲之下,奇鋐持股市值大增。
19.半導體晶圓封測廠精材(3374)下半年來營運明顯加溫,市場估第三季營收可望較上季呈現雙位數成長,整體下半年可望優於上半年,主要受惠3D感測元件封裝與12吋晶圓測試回溫所帶動,預期明年消費性產品需求回升之下,將有利該公司明年營運表現。
20.軟板基材及保護膠片製造廠律勝(3354)積極研發FPC/PCB及顯示器等先進材料,並且看好半導體市場的未來成長性,跨足半導體材料,將為公司開創新藍海。
18.光通訊大廠光聖(6442)成功切入北美大型雲端客戶(CSP),出貨光纜交接箱,隨著客戶拉貨加速,帶動光聖近三年在數據中心業務穩健成長,預期2024年營收及毛利率雙雙看增。
21.台股迎中秋連續假期,市場交易氣氛相對清淡,惟投顧研究機構對基本面有優勢的電子指標股,看法持續正面,中信投顧維持對元太(8069)「增加持股」投資評等;永豐投顧則看好欣興(3037)後市,給予「買進」投資評等,假期後資金歸隊有望端出好表現。
22.由於NVIDIA目前GPU仍處於供不應求狀況,預計H100 HGX 2023年第四季出貨量將季增25%~30%,而微軟維持2024年AI伺服器訂單展望,出貨量將較2023年翻倍,隨著AI伺服器需求逐步放量,有利技嘉(2376)、台光電(2383)等供應鏈業績向上。
23.智慧手機競爭白熱化!小米東亞區總經理李剛健27日來台舉行年度新品發表會,推出小米13T、13T Pro新手機,這兩款手機皆搭載聯發科處理器;李剛健強調,小米將推動產品高端化,主打600美元以上的產品,這次在台灣發售的13T系列,就是小米高端產品。
24.為了消弭高股息ETF的收益平準金之亂,自11月1日起,投信不能只有揭露「股息」占比,未來在第二階段確定股息分配數字後,須清楚揭露「收益分配組成」占比,包括收益平準金占比在內。
25.華邦電(2344)27日推出一項強大的記憶體解決方案─創新CUBE(客製化超高頻寬元件)架構,可助力客戶在主流應用場景中實現邊緣AI計算。
該公司的CUBE可大幅優化記憶體技術,實現高效能的邊緣AI運算。
26.富爾特(6136)受惠於疫後旅遊市場增溫,帶動出入境行動預付卡代售業務快速成長,2023年整體獲利將較2022年成長。
27.遊戲類股獲利王鈊象(3293)9月上旬拿到歐洲博弈執照,可在歐洲十國,將內容、遊戲等產品,授權給當地代理商,目前已有20款遊戲已獲通過,預計歐洲市場可望於第四季開始貢獻營收。在歐洲新市場的挹注下,第四季及2023年可創營收新高。
28.翔耀實業(2438)、銘旺科(2429)27日宣布,翔耀旗下子公司勁耘科技將以每股8.2元,現金收購銘旺科子公司嵩達光電57.8%股權,總交易金額達1.12億元,翔耀預期嵩達光電的整併效益可望在明、後年展現,雙方於第四季完成交割之後,勁耘科技將與嵩達光電合併報表。
根據嵩達光電官網登記的資料,該公司資本額達2.38億元,主力產品為觸控面板及觸控控制器,年營收約3億元,若整併順利,未來不排除獨立IPO。
29.華固(2548)27日法說會報喜,前八月營收達77.29億元,依全年完工交屋量推估,全年有機會再賺一個股本。外界關切股利政策,華固總經理洪嘉昇表示,儘管明年營收和獲利可能比今年減少,但華固累積的保留盈餘仍相當豐沛,屆時仍可望維持高股利。(中性看待)
30.台灣即將步入高齡化社會,健康照護長照產業市場潛力無窮,保全雙雄中保科(9917)、新保(9925)積極爭取商機,以科技AI搶攻健康照護市場。中保科以日照中心、公共托老與縣市政府合作,預期每年營運都會以二位數成長;新保則透過集團醫療長照、異業合作推出「全齡照護」擴大市場,預估未來五年每年可增加數百名新客群。
31.瑞智(4532)樂觀第三季營運可望淡季不淡,優於去年同期,全年壓縮機銷售挑戰1,600萬台。瑞智總經理馮明法27日在法說會宣布,瑞智加速產品迭代,穩步擴大市占率,積極拓展印度、拉美及非洲等新興國家市場,並將台灣熱泵熱水器銷大陸及歐洲市場。
32.港府8月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深入研究提升港股流動性方法。對此,高盛最新預估,該小組可能向港府提議下調股票印花稅,10月公布的「施政報告」將採用部分建議。若下調印花稅稅率10個基點,將使港股現貨交易量增加10%至12%。
33.大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大反彈,大陸國家統計局27日公布數據顯示,8月工業企業利潤由降轉增,年增17.2%,累計2023年1至8月則為年減11.7%。相較此前數據,增長主要受益於重工業和冶煉等行業的虧損面有所改善。官方指出,將持續推動新型工業化,擴大有效需求,提振市場信心。
34.美國7月房價持續揚升並攀抵歷史新高水平,此為連續第六個月成長,原因是,房屋庫存處於歷史低檔進而推升房價,確立美國房市反彈趨勢。(中性看待)
35.早前傳出輝達AI晶片遭微軟砍單,一度引發輝達股價下挫,微軟技術主管史考特(Kevin Scott)27日使出,自去年底OpenAI推出生成式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後,市場對於GPU的需求量便一直維持於高位,需求遠遠超過了整個生態系統可以生產的GPU供應量,不過史考特強調,「情況每周都在好轉,目前的好消息多於壞消息」。輝達周三走揚5.57美元,漲幅1.33%,收在424.68美元。
36.總統大選戰鼓頻催,根據《中時新聞網》最新民調,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聯手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的「侯柯配」,支持度首次突破四成上升至40.2%,勝過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和蕭美琴搭檔「賴蕭配」的32.6%,雙方差距7.6個百分點。逾半民眾認為,政黨輪替有助台灣民主政治發展,顯見唯有在野整合,才能逆轉選情。(中性看待)
37.明尼亞波利斯聯準銀行總裁卡什卡里(Neel Kashkari)指出,聯準會(Fed)「大幅」升息遏阻通膨的機率達40%,不過美國經濟有6成的機率可以實現「軟著陸」。(中性看待)
38.隨著BDI指數持續上揚創四個月來新高,吸引27日散裝航運買盤出籠,航運業者表示,第四季除進入南美穀物收成旺季,加上鐵礦砂、煤炭等原物料因季節需求量增,可望挹注散裝航運的營收;法人表示,散裝航運在市況回溫下,看好裕民(2606)、新興(2605)等未來的營運表現。
39.美國聯準會(Fed)9月對經濟預期明顯轉趨樂觀,加上核心PCE下調,「鴿中帶鷹」有所軟化,利率往上空間有限,有利股市多頭,短線雖震盪,但長線將回歸台股良好基本面,觀察台股基金績效有七檔逾6成報酬。
40.今天是中華民國建軍史上最重要的一天。首艘國人自製「潛艦國造原型艦命名暨下水典禮」,上午將總統蔡英文將替中華民國海軍首艘國造潛艦IDS正式命名為「海鯤號」,並正式命名擲瓶下水,但會場保密措施嚴密並不開放,僅有包括國防部長邱國正、總統府國造潛艦專案小組召集人黃曙光、國安高層及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立委以及參與造艦人員都將在場見證歷史時刻。
B.利空因子:
1.國發會27日公布8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15分,與上月持平,景氣燈號續呈代表「低迷」的藍燈,為連續第十顆藍燈,也是國發會歷年景氣調查的第三次連十藍,追平2011年歐債危機及2015年科技景氣下滑紀錄。
2.因下半年經濟復甦力道不足,國泰台大產學合作團隊27日公布最新預測,將今年經濟成長率由原先預估的1.8%,大幅下修0.5個百分點至1.3%,遠低於中央銀行預估的1.46%、主計總處的1.61%,為目前國內主要機構預估值中最悲觀。團隊也預估明年經濟成長率為2.9%,同樣低於央行及主計處的估值。
3.美光於27日美股盤後公布上季財報,營收萎縮40%至40.1億美元,略優於預期的39.3億美元,調整後每股虧損1.07美元,亦優於預期的虧損1.18美元,但本季財測悲觀,預估每股虧損將達1.14美元,高於分析師預估的虧損96 美分。悲觀指引使美光盤後股價跳水,截至本篇截稿前,盤後下挫3.90%。
4.美國聯邦政府關門大限逼近,但參眾兩院意見不同調,停擺危機持續升溫,加上美國8月耐久財訂單優於預期,美債殖利率先跌後漲,華爾街股市27日開高,道瓊工業指數開盤近一小時便抹去逾110點的漲幅,率先轉跌,午盤時段全線轉跌,那斯達克指數一度失守13,000點整數位,尾盤時段美股跌幅顯著收窄,標普500指數和那指重新轉漲。
道瓊工業指數下挫68.61點,跌幅0.20%,收在33,550.27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揚0.98點,跌幅0.02%,收在4,274.51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29.24點,跌幅0.22%,收在13,092.85點;費城半導體指數揚升31.79點或0.95%,收3,361.41點。(中性看待)
5.中央大學台經中心27日公布9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為66.73點,月減0.78點,六項分項指標全部下降,是繼8月後,連兩個月CCI總指數、六項分項指標全面下降,顯示消費信心似已走過高點。而受囤房稅影響,民眾對房地產信心轉為保守。
6.針對三立集團疑透過層層不同公司轉持股中嘉27%股權一事,NCC於27日表示,已於上周啟動行政調查程序,未來將請中嘉大股東泓順投資公司代表到會說明,如查有違反負擔之具體事證,將依違反負擔的狀況及情節依法處置,最重依法得廢止原許可投資處分。
7.受終端需求不振、客戶持續調整庫存影響,台灣科技產業首當其衝,國科會27日公布三大科技園區上半年營業額1.8兆元、年減11.95%,總貿易額1.99兆元、年減8.52%,其中,中科上半年營業額4,588億元、年減19.72%,衰退幅度為三大園區之最;竹科6,684億元、年減19.01%;只有南科有通訊、半導體產業撐腰,上半年營業額6,770億元,逆勢年增3.81%。
8.台灣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盈進27日在「2024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展前國際記者會上指出,保守預估明年第二季至第三季,自行車庫存去化可望回到健康水位。吳盈進強調,雖然2023年對全球自行車產業是最艱難的一年,但危機也是轉機,「艱難的時刻也是精進產品和技術的最好時機!」
吳盈進表示,今年前八月,台灣自行車產業出口呈現「量縮價揚」現象,整車出口量年減23.64%、電動自行車(E-bike)出口量也跌近二成,但無論整車或是E-bike,出口單價均出現兩位數成長。不過吳盈進也預期,今年自行車產業整體出口量仍將下滑兩位數。
9.金融鯰魚、純網銀積極求生。三家純網銀設立至今仍虧損,金管會主委黃天牧27日首度點評三家純網銀,「有一家應可在一、二年損益兩平,另外兩家可能要再努力」,獲利延遲主因是疫情干擾純網銀生態圈發展進度,黃天牧說,損益兩平時間與「開業早晚、經營策略」都有關係,「不必對純網銀過度悲觀」。(中性看待)
10.三家純網銀開業已兩年多,累積虧損持續墊高,金管會主委黃天牧27日指出,純網銀其中一家估計一兩年後,將損益兩平,但其他兩家還需要努力;三家網銀低調表示,維持五年損益兩平的目標。
11.金管會已完成人頭戶最多的十大銀行專案金檢,檢查局27日透露,抓出這10家國銀九大缺失,其中10家銀行普遍都發生的缺失,即監控機制系統參數問題,因參數設定不符合實際情況,導致異常交易難透過系統即時預警。
12.巨大集團執行長劉湧昌指出,全球三大自行車主要市場中,美國是中低階產品庫存的重災區,預估美國市場明年6月可完成庫存去化,而中國大陸市場產銷量近年來持續大幅成長,歐洲市場因為基期低,因此預期「在大陸市場、歐洲市場業績成長,美國市場轉趨持穩」下,巨大集團明年營收重返成長軌道可期。
巨大今年前八月合併營收557.69億元、年減11.3%,在外資近一個月持續賣超下,股價27日盤中跌到176.5元波段低點。
13.將於2024年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勞工選票極為重要。總統拜登26日搶先於勁敵川普前一天,到密西根探視正在罷工的汽車工人,並前所未見地公開表態力挺發動這次大罷工的美國汽車工人工會(UAW),顯示罷工尚未結束,選戰卻提前開打。
14.美國汽車工人工會(UAW)針對底特律三大車商發動大罷工,連電動車巨頭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也忍不住為其對手說話,指UAW訴求等於讓三大車商走上破產的快車道。
15.日本央行(日銀)27日公布7月會議記錄,內容顯示決策官員同意有必要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但對於多久以後結束負利率則看法分歧,一些官員認為還有長路要走,也有人認為通膨很快就達標。
由於日銀寬鬆政策與全球央行背道而馳,日圓持續承壓,繼日前貶破149美元的11個月新低後,27日報149.01日圓兌1美元,貼近日方可能干預的150防線。
16.美國政府打壓科技巨頭再出擊,這回由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聯手17州控告亞馬遜憑市占優勢,強迫第三方賣家使用亞馬遜物流及廣告服務,藉此排擠對手。若FTC勝訴可能請求法院下令分拆亞馬遜事業,導致亞馬遜股價跳水重挫。
17.大陸市場27日傳出,中國恒大董事會主席許家印幾天前已被監禁在北京。消息一出,恒大系股票集體大跌,中國恒大當天收盤暴跌18.99%,恒大汽車收跌20%,恒大物業收跌14.49%。
18.進口蛋爭議在立法院開議後成為質詢焦點,有立委算出進口蛋成本一顆最多18元,農業部卻給一顆32元補助,質疑價差去哪了;農業部次長杜文珍表示,此項補助為「特殊個案」,並非通案,農業部依實際到岸價格事實認定,每批蛋的金額都不相同。
19.烏克蘭8月遞交報告給七大工業國集團(G7)國家,指出在俄軍使用的伊朗神風(kamikaze)無人機中發現許多歐洲、盟國零件,報告更直接點名供應零件的企業來自於美國、瑞士、荷蘭、德國、加拿大、日本及波蘭等7大西方國家。
20.新款iPhone 15系列在全球熱賣,與大陸華為旗艦機Mate 60系列,拚買氣也尬性能,但美中王牌旗艦機性能逼到極限都出現發燙情形。網路上評測iPhone 15 Pro Max玩遊戲飆上攝氏48度,由於採用台積電3奈米晶片,有專家驚呼「完蛋了」,台積電要趕快釐清哪個環節出問題,以免重蹈三星挫敗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