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再生醫療雙法真可救命?還是買希望?

  • 工商時報 方明
再生醫療涵蓋臍帶血儲存、細胞治療、基因療法等領域。圖/美聯社
再生醫療涵蓋臍帶血儲存、細胞治療、基因療法等領域。圖/美聯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再生醫療雙法」經歷五年來的爭論不休,今年上半年該雙法立法過程已到最後一步,衛福部希望立法院本會期能順利過關,並認為可創造病友、產業雙贏。

細胞治療是再生醫療領域內的一種療法,該法案之所以引發激辯、吸引病友圈的關注,關鍵之一在於「細胞治療到底效果如何?」患者花了大錢接受治療,真的能有效治病?還只是花大錢買希望?

也有一派認為,再生醫療雙法若通過,可以讓危及生命或迫切需求的疾病,在經歷二期臨床試驗及審查風險效益後,得以盡早取得再生醫療新藥,然而何謂有效性?是否該付費?又該如何哪些醫療單位執行?仍有討論空間。

「再生醫療雙法」是什麼?

再生醫療法規在2022年擬定時,原本包含3個法案:《再生醫療發展法》、《再生醫療施行管理條例》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當時稱為「再生醫療三法」,其中《再生醫療施行管理條例》的前身就是《特管辦法》。

因為《再生醫療發展法》和現行的《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有重疊之處,因此行政院在討論後決議整合《再生醫療發展法》和《再生醫療施行管理條例》並刪除基本宣示性條文,成為《再生醫療法》,加上原先的《再生醫療製劑條例》,也就是現在送進立法程序的「再生醫療雙法」。

至於,什麼是再生醫療?簡單來說,就是把你原有的好細胞拿來修復、取代因疾病傷痛等因素受損的壞細胞、器官。過往傳統的醫學治療方式都是透過藥物、手術治療,最終結果可能是延緩或改善部分病症,或直接將受損部位切除,達到不可逆的負面結果;然而再生醫療是利用細胞重組的方式,將受損的器官或部位重組,解決許多過往可能被視為絕症的重大傷病。

其中,癌症患者最關心的,是用活細胞來治療癌症的免疫細胞治療,目前的免疫細胞治療,是從患者體內抽取、分離出特定的免疫細胞,在體外經過培養和擴增數量後,再輸注回本人體內攻擊癌細胞,因此稱為「自體免疫細胞療法」。

圖為台大醫院細胞治療中心的負壓操作室。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為台大醫院細胞治療中心的負壓操作室。圖/本報資料照片

再生醫療法爭議點在哪裡?

「再生醫療雙法」要力拚立院本會期三讀過關,最大爭議點在於《再生醫療法》當中的幾項條文。其中,政院版第9條第二款允許醫療機構在「非治療特殊病人之緊急需求」下,僅具初步之人體試驗,即可執行異體細胞治療技術;再者,第三款只要提出國內外研究文獻作為實證基礎,就能施行在病人身上。這二款在未必符合治療特殊病人之需求,又無急迫治療的情況下,以不明的空白授權條款方式,大開方便之門。

反對者認為規定過於寬鬆,目前即使是具急迫性、不可替代較高的「恩慈療法」都須專業審查,而第二、三款卻架空人體試驗程序,恐讓病人變成白老鼠,尤其是有迫切需求的病人和家屬,容易被醫療機構誘導,接受科學證據薄弱的昂貴自費治療,也是置病人安全與權益於不顧。

另外,草案中第11條允許醫療機構在達到一定的案量後成立公司,屬於大量製造行為,然而這種大量製造卻不需符合食藥署的GMP要求,而是產生另一個標準,形同開了很大的後門。

此外其他爭議條款中,市場主張,要明確禁止異種細胞;違反規範的最高罰則僅200萬元,顯然過輕;藥害救濟要講清楚;胎兒細胞的倫理問題也要規範好。

針對市場的疑慮及反對聲音,衛福部部長薛瑞元澄清表示,「再生醫療法」第9條,其中有兩項引起討論的但書,可免依再生醫療製劑條例規定,申請藥品許可證或有附款許可;其中,第一項是「經執行人體試驗結果,證實其安全性及初步療效」,外界誤以為再生醫療不須做臨床試驗就可通過。

薛瑞元指出,再生醫療技術的人體臨床收案速度比一般藥物還慢,但患者或有迫切需求,因此若遇到緊急治療需求時,只要證明具安全性且有顯著療效的技術,經過嚴格把關審查後可提早核准。

至於「再生醫療法」第11條中,允許醫院可設立再生醫療公司,由於《醫療法》35條已鬆綁醫療法人投資限制,允許醫院以更多資金投資公司。薛瑞元表示,由於醫院開公司與再生醫療的發展並沒有必然關係,他認為「即使取消也無所謂」。

再生醫療被譏為「富人醫療」

全球再生醫療研究大致可分為自體細胞治療、異體細胞治療、CAR-T免疫細胞產品、及基因治療產品等四大類。儘管再生醫療是未來趨勢,但治療費用之高,並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以CAR-T免疫細胞療法為例,歐美已有4家廠商6種CAR-T產品上市,適應症為B細胞淋巴癌、B細胞白血病及多發性骨髓瘤,1劑約1400萬台幣。

一般民眾對再生醫療抱著很大的期望,期待在癌症治療上能有突破性發展,衛福部自2018年9月施行細胞治療特管辦法,統計至去年底,特管辦法已核准約173案,登錄受惠病患約800餘人,其核准案件以免疫細胞癌症治療的七成為最大宗。

姑且不論治療成效,每一療程基本都是百萬起價,自費藥價昂貴,能夠負擔如此昂貴藥價的病人實在不多,不管再生醫療願景如何,仍被戲稱為「富人醫療」,一般患者實在無福消受。

國內醫學界部分人士認為,特管辦法公告實施以來,雖然政府和生技業者宣稱已有上百件申請案獲得衛福部通過,但細胞治療的效果欠缺嚴謹的評估,各個細胞治療計畫的主持人也未能公佈詳細數據,無法提供真實世界的數據支持細胞治療宣稱的療效。這是再生醫療法中最爭議的問題之一「治療昂貴且效果不明。」

由於再生醫療費用昂貴,先前即有多位立委關注未來健保能否納保以及商業保險機制。衛福部部長薛瑞元表示,納入健保的機制正在研擬當中,在健保還未給付前,也贊同商業保險幫忙,將邀集金管會、保險業者與病友團體等討論再生醫療的商保規劃。

再生醫療商機大 生技業搶先卡位

全球再生醫療市場2050年將達3,800億美元,商機誘人,加上再生醫療雙法也有機會力拚2023年過關,吸引長聖、基亞、訊聯、三顧、向榮、台寶等廠商搶卡位,台塑生醫、佳世達、鴻海集團也加碼布局。

就初步統計,國內目前投入細胞治療的公司中,除了長聖、基亞、訊聯、向榮、台寶等生技公司外;也吸引大集團以合作模式布局,大江基因與佳世達合作,2023年啟動細胞新藥臨床前開發、宏碁AI助攻三顧個人化「腫瘤新抗原DC」篩選;另外,台塑生醫則以7.55億元,取得長春藤51%股權,長春藤專攻的「CIK自體免疫殺手細胞醫療技術」,已完成治療晚期肝、肺癌的臨床一期人體試驗,驗證其安全性無虞。

已成細胞治療大贏家的長聖,循著特管法途徑,其獲核准項目、核准件數、病患採用及合作醫院都領先同業,在衛福部核准的免疫癌症治療案件中,長聖高占三成以上,該公司也積極布局CAR-T領域,已規劃一期將完成時再授權。

臨床進度也領先的向榮,在脂肪幹細胞再生醫療已有具體成果,其退化性關節炎二期臨床試驗達標,去年已向TFDA申請三期試驗,有機會循特管辦法爭取跨足異體治療,並申請三期試驗;另唯一取得美國FDA核准進入幹細胞治療已在二期試驗,預計今年底解盲。

訊聯是台灣國內第一家私營的臍帶血與幹細胞公司,並且擁有台灣最大的臍帶血儲存銀行,現今跨入再生醫療領域,透過整合「幹細胞治療」與「基因檢測」專攻皮膚相關幹細胞研究。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留言討論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