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台灣外交處境屢遇困難 資深大使分享多年外交見聞盼加強人才培育

外交交涉需了解雙方立場 徐勉生:從世界看台灣才是真正國際觀

  • 工商時報 王妙琴
與海地總理Mme Pierre-Louise合影。圖/業者提供
與海地總理Mme Pierre-Louise合影。圖/業者提供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近日德國外交部長安娜琳娜•貝爾伯克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獨裁者」的事件引發熱烈討論,也讓不少人開始思考究竟何謂「外交」。事實上,「外交官」一職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帶有神秘色彩的職業,甚至連已經踏入外交領域的從業人員,也可能因為台灣特殊的外交處境,導致國際外交實務經驗相較之下更為不足。為此,從事外交工作長達35年的徐勉生大使,將自己多年來所見所聞與從錯誤中學習的寶貴經歷,整理成新書《外交生涯見聞錄》,透過生動、具體的文字表現,帶大家一窺外交工作的神秘面紗。

外交人員派駐他國時,需協助對外執行我國外交政策以及處理各項涉外事務,然而,徐勉生大使以自身經驗為例指出,在台灣國際外交現況下,若完全依著我方觀點說帖照本宣科,而未考慮對方立場,涉外成果可能未必能如預期。

「我在駐地多年、奉調回國前,向一位常聯繫的當地官員辭行,他說了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番話:『你每次請我們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都說了很多你們想講的,但這些並非我們想聽的,你應該告訴我,幫助你們對我們有什麼好處跟壞處。』從此以後,我在撰寫說詞時一定會加入跟駐在國切身相關的論點,預先替對方想好理由與做法,才能更具說服力。」徐勉生大使也常跟學生分享,真正的「國際觀」不是只從台灣看世界,而是「從世界看台灣」。

海地遇劫重生 驗證外交工作更離不開「人脈」

與多數人物自傳不同,徐勉生大使在《外交生涯見聞錄》一書中,收錄許多剛踏入外交領域時,因經驗不足而造成的疏忽,他說:「我不在乎人家取笑我,只希望能讓年輕同仁避免犯下同樣錯誤。」而長期駐外的生活也讓他體悟到,人生並非所有事都是單靠一己之力即可完成,尤其外交工作更要靠「人脈」。

贈送筆記本給海地小學生。圖/業者提供
贈送筆記本給海地小學生。圖/業者提供

舉例來說,徐勉生大使在派駐海地時期,正好碰上2010年海地大地震,被埋在瓦礫堆中的六個小時,在沒有旁人協助下,任何努力都無濟於事;即便被救出,身處異鄉,依然得靠多年來累積的人脈才能獲得即時醫療介入,而這也成為他提筆寫下外交經歷的契機之一。

徐勉生大使也提到,多數有邦交關係的駐在國,當地人民其實都對中華民國給予的援助瞭然於心。曾有一次他遇上海地當地民眾暴動示威,將整條道路交通都堵死,沒想到一聽聞他是台灣來的,暴民竟客氣地搬除障礙物讓行,即便台灣外交處境不友善,但這些點滴都成為徐勉生大使外交生涯上最美好的回報,他也希望將之分享出來,給對外交工作有興趣的年輕學子一點幫助。

培養媒體識讀建立個人觀點 人人都可助公民外交一臂之力

代表慈濟捐贈孤兒院生活用品。圖/業者提供
代表慈濟捐贈孤兒院生活用品。圖/業者提供

隨著科技進步,資訊交流越來越方便,徐勉生大使也常不吝於網路上分享自己對於時事的看法與評論,同時他也提醒,對於國際事務,每個媒體平台或作者都會有各自立場,民眾要多看、多聽,培養自己篩選與判斷資訊的能力,並且積累自己的觀點,在網路世界中也可以做好公民外交。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留言討論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