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信託有愛 徵影活動」前進影視龍頭世新大學

  • 工商時報 陳冠豪
【2023信託有愛 徵影活動】執行委員會於9月26日前往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進行校園說明會,向同學們說明徵件辦法。臺灣銀行業師高雅琦(前排左一)、華南銀行業師黃堂軒(前排左二)與第一銀行業師廖倩涵(前排左四)共同參與。圖/李翊榛
【2023信託有愛 徵影活動】執行委員會於9月26日前往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進行校園說明會,向同學們說明徵件辦法。臺灣銀行業師高雅琦(前排左一)、華南銀行業師黃堂軒(前排左二)與第一銀行業師廖倩涵(前排左四)共同參與。圖/李翊榛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前哈佛大學教授奧斯丁史考特曾說:「信託的應用範圍可與人類的想像力相媲美」,「信託」的應用可以很多元、廣泛。為了使信託概念扎根青年學子與推廣到普羅大眾,今年【2023信託有愛 徵影活動】執行委員會於9月26日前往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進行校園說明會,向同學們說明徵件辦法。

第一次參與的資訊傳播學系教授江信昱非常認同此次的徵影活動,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並列入課程作業中。說明會首先帶同學們觀賞2022年獲得金質獎的兩支影片,讓同學們了解影片最終的呈現樣態,和對「信託」的運作有初步概念,接著提醒同學們信託對年輕人並非遙不可及,更不是富豪貴族的專有服務,信託的核心價值在於讓財產(有形或無形)能夠依照自己的意願照顧家人或是自己,保障未來的生活並降低財產被挪用、詐騙的風險,緊接著透過「主題策略單」的說明使同學們對於拍攝的方向有更加明確的主軸,同學們能以策略單的案例故事為創作基底,再搭配創意的拍攝手法呈現全然不同的信託故事,實現【產業出題,學生作題的】活動宗旨。

工商時報金融組郭亞欣(右)頒發感謝狀給資訊傳播學系教授江信昱(左)。圖/李翊榛
工商時報金融組郭亞欣(右)頒發感謝狀給資訊傳播學系教授江信昱(左)。圖/李翊榛

第一銀行業師廖倩涵在一開始提到同學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悠遊卡或是icash都是信託的一種展現方式,民眾儲值的錢進入銀行的信託戶頭,當刷卡時就從裡面提領付費,恰恰體現出信託貼近一般日常生活的特性。華南銀行業師黃堂軒指出信託其實就是一種資產的分割與保存,以安養信託為例,大部分的人都不清楚自己到哪一天會出現失智的症狀,若能及時運用安養信託的機制,不但能擁有財產的掌控權,讓退休生活有尊嚴,還能避免財產遭親友挪用甚至是被親生子女揮霍。臺灣銀行業師高雅琦向同學們介紹信託的幾大好處,像是信託的財產將會由專業公正的銀行管理、財產能專款專用避免被第三人覬覦,還有可以設定信託監察人為信託財產把關等優勢,最後介紹「臺銀問講 你問我講」金融相關Podcast節目,提供給同學們參考並認識更多相關專業知識。

第一銀行業師廖倩涵(右)頒發有獎徵答獎品給同學。圖/李翊榛
第一銀行業師廖倩涵(右)頒發有獎徵答獎品給同學。圖/李翊榛

信託不再是富豪的專利,一般民眾也能參與其中,「信託有愛 徵影活動」。期望透過生動的故事,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信託的好處和影響。只要用創意拍攝一部3分鐘內的短片,無需報名費,無需特定器材,就有機會贏得豐厚的獎金。我們誠摯地邀請大專院校的年輕朋友們一同參與,並且透過學校教師和企業導師的輔佐,希望將年輕人的創意與信託相結合,在不同的視角中發現信託在生活中的美好。活動報名截止日期為11月13日,詳細資訊請參閱活動官網 https://event.ctee.com.tw/27063

同學於課堂中踴躍發言獲得獎品,由華南銀行副科長黃堂軒(右)頒獎。圖/李翊榛
同學於課堂中踴躍發言獲得獎品,由華南銀行副科長黃堂軒(右)頒獎。圖/李翊榛
透過線上小遊戲增進同學對於徵件辦法的印象。圖/李翊榛
透過線上小遊戲增進同學對於徵件辦法的印象。圖/李翊榛
獲獎同學與銀行業師大合照。圖/李翊榛
獲獎同學與銀行業師大合照。圖/李翊榛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留言討論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