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極短光脈衝」研究獲頒諾貝爾物理獎 有助電晶體、3C與CPU研發

  • 中時即時 李侑珊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揭曉,由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名譽教授亞谷斯蒂尼(Pierre Agostini)、匈牙利-奧地利物理學家克勞斯(Ferenc Krausz)及瑞典隆德大學教授呂利耶(Anne L’Huillier)3人共享殊榮,所研究物質中電子動力學產生的「阿秒光脈衝」等相關實驗方法,獲得表彰。學者分析,這項科學研究成果能應用於電晶體元件、3C產品與電腦CPU研發,有助於科技精密發展。

「阿秒光脈衝」概念來自於「阿秒物理學」,而「阿秒」指的是10的負18秒,比稱為「皮秒」的10的負12秒更快,當中引發的原子內物理現象,主要利用雷射產生光子脈衝。

陽明交大生醫光電研究所助理教授賈世璿表示,全世界科學家均致力於找到捕捉物體移動瞬間的更快速技術,而今年獲獎的「阿秒」研究方式,概念類似於相機快門,能以超短的瞬間擷取到物體移動狀態,邏輯相同於「超快光學」學理,以更精準的光控制強度雷射,夠達到極為驚人的瞬時功率。

陽明交大電子物理所教授羅志偉解釋,「阿秒光脈衝」研究不僅可應用於雷射領域,以操控各種科學材料,包含電晶體元件、3C產品還有電腦CPU核心組件等部分都能使用到相關技術,相關技術甚至可讓絕緣體變成導體,實現更高速的元件控制。

中研院物理所助研究員溫昱傑則說,雷射技術的快速進步到能夠導致新的科學發展,時間點主要從2000年左右開始,「阿秒」也是在此後而被研發出來,讓人類逐漸開始懂得以此實驗方式來開發、捕捉各種科學材料。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留言討論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