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MBA課程 這種回答比正確答案更受好評

《敏捷思考的高績效工作術》書摘精選

現在只要使用新聞App就能即時掌握全世界的資訊,從傳統報紙發行量大減的趨勢,可發現大眾已不需要鮮度不足的訊息。圖/freepik
現在只要使用新聞App就能即時掌握全世界的資訊,從傳統報紙發行量大減的趨勢,可發現大眾已不需要鮮度不足的訊息。圖/freepik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近年來,將棋棋士藤井聰太愈來愈受到關注,所以頭銜戰以及以專業棋士身分解說棋盤的模樣都採用現場直播的方式。除了對奕之際的棋步之外,連午餐與甜點吃了什麼,都會立刻攤在大眾面前。除了專業棋士可參與棋步的討論,業餘愛好者也能透過網路參與討論。

在過去,要想取得棋譜,都得等報紙或是專業雜誌出版,但通常得等上好幾週,如果真的想立刻取得棋譜,就必須付費給報社,請報社以傳真的方式將棋譜寄過來。

然而現在已不需要這樣,只要對奕一結束,就會有許多人透過網路解說棋譜,無法即時傳播的資訊也變得不那麼有價值。

比起電視台耗費大把時間與金錢製作的節目,業餘人士以智慧型手機拍攝之後立刻上傳的影片更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比起各界專家在經過仔細推敲之後所編寫的大英百科全書,由業餘人士即時更新的Wikipedia更是網民常用的資訊來源。

比任何人更快產出,再根據回饋更新資訊,敏捷地推動工作,是在現代製造優質產品的重點。

沒有人需要不新鮮的資訊

各位會每天讀報紙嗎?

在過去的十年內,應該有不少人停止訂閱報紙了吧?根據日本新聞協會的說法,報紙的發行量在二○一一至二○二一年的十年內,從四千八百萬份銳減至三千三百萬份(減少百分之三十一),每戶平均發行份數也於這段期間從○.九份降至○.五七份(減少百分之三十七)。

我的話,為了即時整合社會的動向,訂閱《日本經濟新聞》這份報紙,也會隨時閱讀全世界的新聞。

現在的話,只要使用新聞App就能即時掌握全世界的各種資訊。從大型報社的發行量增減趨勢來看,不難發現大眾不太需要鮮度不足的資訊。

那麼,各位的職場又如何呢?

是不是有什麼不懂的,只需要在群組發問,就有人會立刻回答呢?常對社群做出貢獻的人,通常能得到更多信任,總是很晚才回答問題或是一直潛水的人,很快就會被整個社群當成邊緣人。

由此可知,公司與個人都應該趁著資訊還新鮮的時候,盡快傳播資訊。

就算只是初步的見解,也要快點告訴對方

可能本書的某些讀者會覺得把那些未經整理的資訊告訴別人很有罪惡感,而向來被要求「考試就是要拿一百分」的日本人,通常也很排斥散佈模稜兩可的訊息。

很多人都知道,日本人不會在MBA的課程發表意見,但是,對課程的貢獻度也是MBA課程的評分標準之一,所以不發表意見的學生是得不到教授青睞的。

雖然我的童年是在美國度過,但在日本接受教育的我也不例外,同樣是不會主動發表意見的那群人。

在日本的話,只有知道答案,才會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

就我畢業的IE商學院而言,我在參與多項課程之後發現,大部分的學生都很願意舉手回答與發表意見。

「這些學生並不是為了發表正確答案而舉手,而是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意見,對社群做出貢獻。」

簡單來說,就是這麼一回事。

最常在MBA的課程發言是某位來自肯亞的學生,他的發言常常有問題,深度也不夠。

不過,許多人都因為他的發言而分享自己的經驗,或是從其他的角度發表意見,整堂課的討論也變得更有深度。

當我發現這點之後,我便提醒自己,盡可能在上課的時候率先發言。

雖然第一個發言很冒險,也有可能說錯話,但是率先發言可讓後續的發言更加精準,還能對社群做出貢獻,得到社群的感謝與接納。

此外,如果不知道該不該表達意見,也可以試著發問。發問可讓別人更容易發表意見,也能讓別人知道,你想知道的是什麼,進而找出討論的方向。

「開會時,盡可能最先發言,沒有意見的話,就提出問題」,早一步提出初期的見解與疑問,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養成在十五分鐘之內回覆電子郵件或訊息

接下來要介紹培養靈敏力的訓練。簡單來說,就是在十五分鐘之內回覆電子郵件或是來自社群媒體的訊息。

這是能立刻實踐的訓練,效果也是立竿見影。就算是害怕面對別人的人也不用擔心,因為回覆電子郵件或是訊息時,不會看到對方的臉,心情也相對輕鬆對吧?

若問在收到電子郵件或是訊息的時候,有哪些事情要先做,答案就是先讓對方知道你收到信了。一來,對方會比較安心,二來,還能維持對話的鮮度。

電子郵件與訊息就像是傳接球遊戲,一旦自己太慢回覆,對方的回覆速度當然也會變慢。

為了讓自己立刻回覆,以及早一點收到對方的回覆,可試著應用下列三種技巧。

●簡單扼要地列出重點

●避免需要捲動畫面才能讀完的長篇大論

●提出問題,釐清對方的需求,會比較容易回信

讓我們每天練習這三種技巧,培養比任何人都快產出結果的習慣,如此一來,就能讓別人更信賴你,你也能產出更優質的結果。

文章來源:坂田幸樹著《敏捷思考的高績效工作術:在沒有答案的時代,繼續生存的職場五力》,經濟新潮社提供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