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編劇工會(WGA)今年5月2日發動罷工,9月底終於與資方達成初步協議,結束近5個月的罷工,但近期又有美國汽車工人工會(UAW)針對底特律三大車商發動大罷工,若加上先前物流業、未來可能上演的凱撒醫療集團的罷工危機,美國可說遇上40年來最猛的罷工潮。
美國面臨罷工的多事之秋,在全球景氣高度不確定下,美國工人為何敢上街頭?造成的影響有多大?勞資關係是否大反轉?值得深入探討!
好萊塢罷工第148天 編劇組率先離場
加州好萊塢爆發63年來最大罷工潮,編劇和演員放下工作與片商抗爭,編劇的罷工終於在9月27日停止,結束長達148天的罷工,創下史上第二長的編劇罷工紀錄。
這次的爭議點,在於編劇長期的低薪問題,以及串流平台興起後,行業利益分配問題,此外,還有AI崛起威脅編劇工作等。
近日,美國編劇協會和電視製片人聯盟(AMPTP)達成初步協議,編劇們在薪酬、數據透明化、最低人員配置,以及AI應用的權益保障等方面獲得了關鍵性的勝利,好萊塢編劇工會估計這份協議中所能提供的保障,價值約為每年2.33億美元。
根據協議內容,多數編劇薪資立即調漲5%,明年度再增加4%,至2025年再調漲3.5%,3年總計可以漲幅達到12.5%;另外,在串流平台的分潤也有所變化,未來預算超過3000萬美元的大型項目,編劇最低報酬將比現在增加18%,節目上線後的前3個月,還可依照觀看次數獲得最低9000美元的獎金,海外的版稅也將增加76%,根據編劇協會的計算,編劇未來在Netflix上單集節目的版稅將增加至32,830美元。
除了薪酬調整外,新合約中也規定串流平台需要提供節目撥放數據,使數據透明化,以及規定每個節目需要聘請最低編劇人數的要求;最後,雙方也建立了一套AI的使用準則。
但這份協議尚未正式通過,最終合約將於10月9日前,交由編劇協會全體會員投票表決。如表決通過,合約效期將持續3年;若協會成員仍拒絕,罷工則可能再次展開。
罷工代價高昂 加州經損恐超過50億美元
美國編劇工會上回罷工在2007年,當時3.77萬人因此失業,加州經濟損失21億美元。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娛樂業管理學教授霍姆斯(Todd Holmes),就依據前次21億美元這個數字,做通膨及其他因素的調整,算出今年好萊塢罷工破百日後,造成加州至少30億美元的經損。
而會員數多達16萬的美國演員工會,與美國編劇工會站在同一陣線聯袂罷工後,加州經濟損失恐怕會擴大,據統計,僅8月,影視行業就流失了1.7萬個就業機會,製片公司也面臨停工所帶來的損失,華納下調2023年全年營收3億至5億美元、迪士尼的股價也接近多年低點。
而且好萊塢停擺影響的不僅是編劇或演員,受波及的還包括供餐給製片廠的公司、片廠附近的餐廳、道具房、搭景業者、乾洗店、專業司機、花店等。霍姆斯估計,如果罷工延續至10月,加州整體經濟損失將逼近40億到50億美元。他說:「編劇、演員雙罷工若持續到11月,估計經損超過50多億美元。」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教授歐哈尼恩( Lee Ohanian)表示,從事娛樂工作和與娛樂相關行業的人,占洛杉磯地區收入將近20%。該學者表示,加州約70萬人受雇於娛樂業,占加州勞動力近5%。
他說:「娛樂業的平均薪資比一般受薪階級來得高,造成的經濟衝擊更大。」
接二連三 美國罷工風潮滾雪球
今年,美國的罷工事件越演越烈,範圍越發擴大,物流公司、好萊塢、汽車公會的勞工們走上街頭,為自己爭取權益。
5月,編劇工會發起罷工,其後,演員工會也加入,這是自1960年以來首度的雙工會罷工,造成整個好萊塢停擺,雖然編劇工會已和資方達成初步協議,但演員工會的談判仍是零進度。
6月初,美西洛杉磯等港口中斷作業,原因是代表約2.2萬名工人的國際海岸和倉庫工會(ILWU)發起「類罷工」,代表資方的太平洋海事協會(Pacific Maritime Association,簡稱 PMA)與ILWU雙方對薪資的問題談不攏,碼頭工人怠工或曠工,有效關閉洛杉磯港、長灘港等部分碼頭,造成貨物塞港。
8月,美國物流巨頭優比速(UPS)與代表34萬員工的工會Teamsters談判,最終達成協議,解除罷工危機。UPS調升員工薪資,漲幅至17%,全職員工時薪跳增至25.75美元(約824元台幣),卡車司機年薪更達17萬美元(約544萬元台幣)。
9月,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在底特律對三大車廠發起大罷工,已邁入第三周,罷工人數增至2.5萬人,UAW提出的最新訴求已從原本的加薪40%調降至30%,但仍尋求恢復傳統的退休金制度,而根據《彭博》報導,福特提出的第7份合約中,將提高員工薪酬2成、也增加了退休基金,不過談判依舊僵持。
德意志銀行估計,罷工讓三大車廠流失的產量超過1.6萬輛,汽車廠和部分零件供應商合計裁員6,000人,通用關閉堪薩斯州一座工廠。美國顧問公司安德森經濟集團最新報告顯示,罷工期間美國車企產量下降,加上供應商、經銷商和消費者的額外成本,兩周來已經造成近40億美元的損失。
此外,根據美國CNN報導,美國凱撒醫療集團與工會聯盟間合約於9月30日到期,但雙方尚未能達成勞資協議,該集團的工會聯盟於10月4日起展開為期3天的罷工。凱撒醫療集團在華盛頓、加州、夏威夷等8個州經營39所醫院及近700個醫療機構,員工超過7.5萬名,這是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醫療系統罷工行動,影響1,200萬名的病患照護。
勞資關係大反轉 為何勞工們敢於走上街頭?
美國工會勢力已今非昔比,但近幾年來卻不斷發動罷工行動,顯示貧富差距擴大,令薪資待遇停滯不前的勞工積怨不斷爆發外,也反映出目前工會領袖作風,較過去更激進和更有策略來讓資方妥協。
勞工愈來愈敢於發動罷工,是因為目前人力短缺和民意支持工會聲浪為數十年來最高,是工人發動罷工讓資方妥協的最佳時機。
自疫情以來企業獲利飆升,在中低收入勞工階層忍受長期薪資停滯不前以及通膨壓力的同時,美國富豪們財富卻膨脹至前所未見的驚人程度。
經濟政策研究所(EPI)指1979年到2022年之間經通膨修正後的年薪增幅,處於金字塔頂端1%的管理階層薪資增幅為145%,但基層勞工平均僅16%,導致差異如此大的原因包括政府放寬管制、工會式微、和聯邦最低薪資變動不大。
喬治城大學專門研究勞工史的教授麥卡丁(Joseph McCartin)表示,美國正處於強勁的勞動市場和經濟之中,工人和工會認為他們也參與其中而應該得到更大影響力。
市調機構蓋洛普(Gallup)指目前工會同意罷工次數是1965年來最高,大部分民眾理解到工會是改善薪資和工作待遇的關鍵力量,因為工會成員的薪酬,較非工會成員平均高10.2%。
蓋洛普指出,在民眾不斷支持工會行動下,讓罷工的工人與資方談判時,比過去擁有更大話語權。儘管罷工行動愈來愈多,但EPI表示目前罷工人數仍較1970年代初少70%。
儘管工會勢力因此減少,但工會行動卻變得更果斷。據康乃爾大學勞工關係學院資料,從去年到今年9月13日為止全美工會發動396次罷工,次數跟前一年同期409次差不多。
EPI指出,參與罷工人數在2018年和2019年即新冠疫情爆發前就不斷創數十年新高,2022年疫後的人數,也較前一年增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