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歐亞的伊斯坦堡地處歐亞交界兵家必爭之地,曾是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1453年鄂圖曼帝國登場,改名為伊斯坦堡,作為17世紀輝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因此留下許多宏偉的建築、厚重的歷史感還有許許多多故事,光影迷離之間晴日蔚藍、黑夜深邃、建築石材溫潤,吸引無數旅人前來朝聖,從白天到黑夜,捕捉屬於這座千年古城的各種面貌。
土耳其的藍色是種經久歲月洗禮的浸潤,當我在舊城區漫遊,鏡頭首先捕捉的那一抹淡雅天青,就是來自原名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的藍色清真寺,是由鄂圖曼帝國時期蘇萊曼大帝的建築師穆薩‧蘇埃曼設計,於1616年建造完成,有6座宣禮塔和經典的中央圓頂,因其內部裝飾採用「伊茲尼藍磁磚」而得名,藍色鬱金香花紋營造出祥和的氛圍,中央大廳的巨大圓頂堆疊半圓拱頂是觀察重點,是當時精密計算的科學與藝術底蘊完美結合。
而另一座與藍色清真寺隔著公園對望的建築則是聖索菲亞清真寺(Ayasofya Camii),外觀揉雜拜占庭和伊斯蘭建築風格,宏偉壯觀,內部的中央圓頂有華麗的彩繪,周圍精美的馬賽克畫和大理石雕刻也很精美,雖改為清真寺,六翼天使加百列、聖母像等基督教聖像圖畫仍然保留合。從大教堂到清真寺、博物館等的身分轉換頗為複雜,源自於歷史改朝換代的變化,曾是拜占庭帝國和鄂圖曼帝國的象徵,最初於6世紀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作為東正教基督教大教堂。1453年鄂圖曼帝國攻佔君士坦丁堡後改為清真寺。2020年土耳其政府將聖索菲亞大教堂內部重新修繕,更名為聖索菲亞清真寺對外開放,雖然不收門票,目前僅開放一樓,參觀清真寺要特別注意:穆斯林教徒做禮拜時謝絕入內、穿著不可暴露、女性需要用頭巾包住頭髮等事項。
同樣在舊城區還有一處很有意思,建於西元6世紀的地下水宮殿(Yerebatan Sarayı)是作為蓄水的水庫使用,是提供城市居民用水的主要供水系統。這座水庫以336根巨大的雕刻石柱支撐,沿著走道漫步其中,石柱彩色燈光倒映魔幻美景,加上倒立與橫置的梅杜莎石像還有淚柱,感覺就來到奇幻遊戲中的地下城冒險。
看完地下水宮殿之後轉換高度,前往加拉達石塔(Galata Kulesi)登高望遠。石塔共9層高約67公尺,每層都有小窗戶和觀景台。在歷史上,加拉達石塔曾有瞭望、天文觀測和監獄等不同用途。我非常喜歡加拉達石塔的開闊視角,從頂部觀景台可以俯瞰整個伊斯坦堡城市風光,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金角灣、大皇宮和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全都一覽無遺。
伊斯坦堡以博斯普魯斯海峽為界,劃分歐、亞兩個城區,其中歐洲區較為繁華,古蹟建築集中在此,亞洲區面積更大、人更多。想迅速了解這座城市,拍出「土耳其藍」的絕美海景,搭乘「博斯普魯斯海峽遊船」是不錯的選擇,海峽長約30公里,是歐、亞板塊的交界,上通黑海、下達世界最迷你的瑪爾瑪拉海,海峽遊船有純遊行程與包含晚餐等不同選項。從歐洲區的碼頭出發,1.5小時的航程中可以欣賞多爾瑪巴赫切宮、奧塔科伊清真寺、橫跨海峽的「7月15烈士大橋」之後行駛到亞洲區,此處有鄂圖曼帝國時期建造的庫勒里軍事學校,最後再繞回金角灣結束行程。
除了讓人迷戀的建築藝術、海灣風情,味蕾驚喜也令人念念不忘。伊斯蘭國家,肉類以牛、羊、雞為主。土耳其料理方式以燒烤為主,例如以牛羊絞肉混合香料製作的肉泥烤串(Adana Kebabı)、橄欖油與香料製作的涼拌蔬菜(Meze)、土耳其紅茶與窯烤麵包還有番紅花米布丁都很經典。土耳其料理口味偏重,大多採用天然食材與香料,符合養生訴求。除了料理,這邊的水果也非常繽紛多樣,而且水果攤與果汁攤都擺得很整齊,看上去賞心悅目,我忍不住多拍了幾張,儘管沒買,老闆還是很熱情地招呼。
出國旅行的樂趣,購物絕對不可少,在土耳其有精緻的手工藝品、堅果果乾、土耳其咖啡與軟糖還有精美的手工藝品,疫後里拉大貶值,雖然通膨嚴重,但物價依舊相對便宜。既然要購物,最有名的當然是大巴札圓頂市集(Grand Bazaar),市集裡有4,000多家店,販賣的品項包括馬賽克燈、銀器首飾、陶瓷工藝品、地毯織物還有果乾零食,只是市集裡的店家開價很高,切記貨比三家、殺價要狠,不然就找其他小的市集購物,會買得比較安心。
文/吳東峻
景點資訊
好吃好玩消息,請上行遍天下粉絲團
體驗美好旅遊休閒生活,立即訂閱《行遍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