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敗因,不做無謂的糾結
英國有一句諺語:「Don’t cry over spilt milk.」(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牛奶打翻了,哭也沒用,已成定局的事,後悔也無用。
唐朝詩人李商隱亦有首名詩:「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奔月之後的生活華美但孤寂,過著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家生活,嫦娥或許已經後悔偷了靈藥,寂寞的生活也許不是她當初想要的吧?
就像有些人剛做了決定,例如買房子、選車子、點菜、網購、批核、換工作、投資、治療、承諾、分手、移民⋯⋯ 等,不久之後就後悔了,或是當結果不如預期就懊惱不已, 想著要是當初如何如何就好了。
當然也有些人個性很堅持,永不後悔,認為世事冥冥中皆有其定數,既然發生就發生了。像我認識一位老闆,他的座右銘是:「不開追悼會!」也就是指遇到變故,不浪費時間追悔,而是聚焦在如何處理。
後悔的好處是:檢討敗因,亡羊補牢,避免重蹈覆轍。
壞處則是:糾結於無法改變的局面,懊惱追悔,或是怨天尤人,卻無濟於事。
因此,如果事態已經無法挽救,就乾脆放下它,向前看,不要再做無謂的追悔;但是仍應檢討真因,汲取教訓(lessons learned),不貳過,看清人事財物的真相,不再受騙上當。
為了盡量避免做出事後追悔的決定,除了要具備理性的邏輯思維,還要先做好心理建設,懂得轉換心情,正面思考。
做好心理建設,學會心態轉換
每個人的性格特質都不同,有先天的遺傳,也有後天的造化。遭遇困難時,個性懦弱的人往往容易沮喪洩氣,怨天尤人;反之,個性堅毅的人,或是身經百戰的人,通常比較能夠堅強面對,當然就比較能夠找出解方,克服難關,這就是韌性(resilience)。一個國家,或一家公司,或一個家庭, 也是如此。
然而,無論性格特質為何,我們都可以透過做好心理建設、訓練心理素質,在問題來臨時更果敢地面對。
畢竟問題(或麻煩、災難)與機會,其實是一體的兩面, 一個人(或公司、國家)的問題,可能是另一個人(或公司、國家)的機會。就像我們不免遭逢病痛,這正是醫師救治的機會;即便不幸往生,也是葬儀社服務的機會。一個領導者(經理/總經理/市長/總統)搞砸了,可能正是另一位領導者的機會。
所以,當看到痛點時,不要只會煩惱,說不定背後有商機可循,疫情下的遠端視訊正是如此。當痛點出現,心智弱者,擔心困難的挑戰,就會失去機會;反之,有遠見的贏家, 通常會躍躍欲試地去挑戰問題背後的機會,這就是決定輸贏的關鍵。
當有問題/麻煩/困難/挑戰發生時,我以自己的經驗,提供幾個有效的方法:
● 深呼吸數次,或打坐冥想,使自己冷靜下來。
● 喝杯水或茶、咖啡,不要喝酒或抽菸。
● 聚焦在眼前需要處理的事情,不要想太遠太多。
● 與自己開會,設想解決方法。
● 說出來,或寫下來,找親朋好友/閨密/死黨/智囊團會 商。
● 上網搜尋類似問題的經驗,或問 ChatGPT(作參考,不可 全信)。
● 想辦法睡個好覺,醒來重開機。睡不著的話,安靜躺著也 有休息的效果。
● 明白天下沒有完美的解方(特效藥也有副作用)。
● 轉念,正面思考,從光明面來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