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雙11購物節熱鬧開打,國產手機品牌強勢回歸,其中,小米14新手機10月31日開售,僅用時4小時就打破了天貓、京東、抖音、快手等四大平台近一年所有國產手機「首銷全天銷量及銷售額」紀錄。
根據陸媒快科技報導,目前華為、小米的新機在大陸一機難求,反觀蘋果iPhone 15卻在降價促銷。
儘管蘋果手機在中國高階手機市場市占率仍維持獨大,但從iPhone 15在中國銷量明顯不佳的情況來看,究竟是華為削弱蘋果在高階市場的主導地位,還是i15缺乏吸睛的新功能,或是中國疲弱的經濟讓消費力道縮手,蘋果手機真的在中國不香了嗎?
小米新手機 雙11創新紀錄
小米集團公布最新雙11數據,稱在各大電商平台「開門紅」,在10月31日開始的促銷活動,首售4小時(10月31日晚上8時至11月1日凌晨零時)打破「天貓、京東、抖音、快手」四大平台近一年所有國產手機「首天開售全天銷量及銷售額」紀錄,在各大銷售渠道累計支付(銷售)金額突破100億元人民幣。
小米集團聲稱,在天貓、京東平台上,小米為安卓(ANDROID)手機品牌當日銷量第一名,在抖音更包攬安卓手機品牌榜累計銷量及銷售額兩個第一名。

根據香港01報導,小米14新手機31日晚間正式開售,至今一直供不應求,很多用戶都沒搶到。根據官方消息,這次缺貨並非產能不足、現貨不夠,而是產品實在太過搶手。
此次小米14系列備受關注,主要搭載小米自研的澎湃OS,加上性能、螢幕、相機、外觀設計等等配置,都相比上一代有跨越式的升級,令小米14系列銷售異常火爆。
小米官方給出的首銷戰報提到,小米14系列31日正式開售5分鐘,就達到上一代小米13系列首銷總量的600%;若以上代小米13系列的首銷銷量約為20萬台為基準,小米14系列6倍的銷量應該超過100萬台,意即小米14不僅跨越了自己上代紀錄,也跨越了其它國產品牌,甚至跨越了蘋果iPhone 15 Pro,且這還是建立在蘋果iPhone 15 Pro官方降價促銷,而小米14則原價販售的情況下實現的。
外資看好 小米股價表現強勢
小米今年股價從6月中下旬最低點9.86港元開始起漲,10月以來股價表現亮眼,截至11/9日盤中股價最高已來到16.94港元;有分析認為,小米近期股價的強勢,部分緣於小米創辦人兼董事長雷軍早前表示,有信心能於明年推出小米電動車,加上陸續有受歡迎新手機推出、出貨數字有改善等消息帶動下。

大型外資券商銀行近日普遍唱好小米,摩根士丹利(大摩)認為,小米毛利率有潛在改善空間,相信季業績有可能成為股價催化劑,若牛市情景出現,小米股價潛在升幅約5%至7%。現時市場關注點是小米將於本月中公布第三季業績,市場將密切關注小米手機業務毛利率,以評估小米盈利是否持續改善,手機毛利率將是小米未來股價走向的關鍵。大摩給予小米「增持」評級,目標價15港元。
花旗則預期,小米第三季經調整淨利會勝於預期,預料手機小米14新旗艦手機及更多產品推出後,將支持小米股價的表現,故調高小米目標價9%至17.1港元,維持「買入」的評級。花旗調高小米今年盈利預測15%,並維持2024至2025年預測大致不變。
瑞銀則認為,小米14和小米14 Pro的預訂量似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而銷售量則是股價走勢的關鍵催化劑。瑞銀同給予小米「買入」評級,維持目標價16港元。
iPhone 15降價換買氣 華為卻一機難求
中國雙11購物節開打,許多消費者都會趁這個機會購買新手機,根據陸媒快科技報導,目前華為、小米的新機在大陸一機難求,蘋果iPhone 15卻在降價促銷。
報導指出,雖然華為Mate 60系列在大陸上市已經兩個多月,但目前仍「一機難求」,如果消費者現在預購,預計也要等兩個月以上才能到貨。門市店員透露,Mate 60非凡大師版更是搶手,即便消費者預付訂金,也不能給出具體的交貨時間。

報導也提到,雖然iPhone 15系列在大陸銷量排名前段班,但不少電商平台都祭出優惠價,像天貓直營店也參與雙11活動,最高優惠幅度近千元人民幣。
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最新數據顯示,由於已開發市場對於主要手機品牌的需求普遍低迷,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今年第三季萎縮8%,創下10年來最差的第三季表現。蘋果雖於9月推出新機iPhone 15系列,然而在中國首發的17天內,銷售量較2022年發行的iPhone 14系列下降4.5%。
Counterpoint強調,iPhone 15在美國首發的前九天,其銷量較iPhone 14系列出現兩位數成長,然而iPhone 15在中國銷量卻明顯不佳,主因來自於中國經濟難以從疫情低谷中復甦;此外,華為日益崛起也可能削弱蘋果在高階市場的主導地位。Counterpoint預估,華為今年僅Mate 60 Pro的銷量,便能達到500萬至600萬部。
券商Jefferies的分析師預測,華為Mate 60 Pro等新機的崛起將為蘋果帶來壓力,趨勢表明iPhone將在2024年輸給華為的智慧型手機,在中國需求疲軟的情況下,iPhone全球出貨量將低於預期,預料iPhone 15銷售量較前代機型的下降將更為明顯,下降幅度可能會達到兩位數。
iPhone在中國面臨三大挑戰
市場研究機構CINNO Research先前預測,蘋果2023年在中國市場的總銷量可能降至4,550萬支,年減幅度來到2%,其中,iPhone 15系列機型在2023年銷量成績料將落在1,000萬部左右,較上一代iPhone 14系列的同期銷售成績下滑22%,減少約290萬部。
科技媒體IT之家報導,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11/3日發布市場研究簡報指出,蘋果iPhone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下降幅度超出其預期,預計iPhone在中國市場出貨量下滑將持續至2024年,反映出中國手機市場因華為的回歸,迎來了結構性改變。

針對iPhone 15系列於中國將面臨阻力,也有業內人士和分析師認為,這阻力並非來自中國當局或是競爭對手華為,而是iPhone 15缺乏引人注目的新功能,以及黯淡的中國經濟前景。
《日經亞洲》報導,中國傳出號令政府單位和國有企業禁止使用iPhone,令蘋果股價下挫,但韋德布什證券(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認為,中國的風險是可控的,當局措施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在最壞情況下,未來12個月將在中國賣出約4500萬部iPhone,其中有50萬部會受到影響。
CCS Insight首席分析師伍德(Ben Wood)表示,iPhone毫無疑問是受中國消費者喜愛的設備,中國政府可能會對其做出一些限制,但預期iPhone在中國更廣泛的銷售,不會受到干擾。
分析師們認為,iPhone 15系列和14相比,缺乏重大升級,可能會影響其在中國的銷售,特別是中國面臨經濟不確定性的狀況。伍德表示,由於更廣泛的宏觀經濟挑戰,以及疫情後復甦比預期失望,中國消費者持有手機的時間更久,不會像過去那樣快地把手機升級。
中國第三季手機市占重新洗牌
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發布最新報告,大陸智慧手機市場第三季出貨量年減5%至6,670萬支,連續兩季跌勢趨緩,顯示市場可能已經見底,復甦信號漸近。
科技媒體IT之家報導,從各廠商數據來看,上季榮耀憑藉產品及通路競爭力,以18%的市占率重返第一,出貨1,180萬支,年減1%;OPPO(含一加)出貨1,090萬支,年減10 %,排名第二;蘋果借助新機熱度緊跟在後,以1,060萬支出貨位居第三,但年減6%。
vivo出貨量為1,040萬支,年減26%,排名第四;小米出貨910萬支,維持第五名。而華為透過引人矚目的Mate 60系列新品發布,市占持續攀升,逐漸逼近小米。
另外,市調機構TechInsights發表第三季大陸智慧手機市場分析報告顯示,市占率前五名的廠商分別是榮耀、OPPO(包括一加)、vivo、蘋果和小米,市占分別為17.6%、17.1%、16.8%、15.2%、14.2%。除了小米出貨量年增0.6%之外,其他四大品牌出貨量均下跌,榮耀年減7.4%、OPPO年減10.7%、vivo年減25.2%、蘋果年減5.8%。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熱賣帶動銷量大增,華為第三季手機出貨量年增高達50%,市占率達13%,強壓榮耀、OPPO(包括一加)、vivo、蘋果和小米等前五大廠商的市占率由87%降至81%。
該機構分析,如果華為能夠大量將支持5G的終端智慧手機推向市場,並克服供應鏈限制,那麼大陸智慧手機市場可能會在接下來幾季「重新洗牌」。
Canalys研究分析師鍾曉磊表示,華為Mate 60系列新品引爆市場,如果新麒麟晶片未來拓展應用到中低階產品線,將有潛力進一步攪動龍頭市場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