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老人常說「坐有坐像」 背後學問大

《易學易用黃帝內經》書摘精選

跪著,其實是特別好的健身法,因為能引血下行, 把新鮮的血液引到腳上。圖/freepik
跪著,其實是特別好的健身法,因為能引血下行, 把新鮮的血液引到腳上。圖/freepik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坐如鐘」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呢?

「坐如鐘」中的「鐘」不是指舊時家裡擺放的老式座鐘,而是指廟裡的大銅鐘,通常比一般人高一點,幾千斤重。像北京的永樂大鐘,鐘樓的大鐘,都是幾10噸重,給人一種渾厚、踏實的感覺—─它們的氣都是往下沉的。

如果你感覺到了這種鐘的意象—─你坐在那裡想:「我要像鐘一樣穩穩當當的坐著。」可能這氣勢瞬間就不一樣了。

心要空,才能坐得穩

鐘的上面小,底下空,底盤厚,因此扣在地上非常沉穩。人也一樣,能坐得穩穩當當,坐出一種不怒自威的感覺(巍然而坐),能達到這麼一種氣勢,就是「坐如鐘」。

為什麼古人要把人的坐法比喻成廟裡的大鐘呢?因為鐘裡面是空的,古人也希望自己坐著時心要放空,不胡思亂想,否則就坐不穩當了。心要空,才能坐得穩。如果心裡有事,坐在那的時候腿直打哆嗦,來回晃悠,扭屁股,好像座位底下長了釘子,那肯定心不定。

我奶奶說我五、六歲時,在屋裡寫著作業,寫不到兩道題,聽到外面有人喊「賣冰棒」,就趕緊跑出去買冰棒,吃完冰棒回來接著寫作業。凳子還沒坐熱,又聽見外面「砰」的一聲—─賣爆米花的人來了,又往外跑,去看熱鬧了……心思老往外跑,根本就坐不住。

老人經常說:「坐有坐像。」其實,坐像不光是像的事,更是一種心態。人只有坐得穩、坐得住,沉得住氣,才能幹成大事。

跪著,是特別好的健身法

現在,大多數人坐的時候是坐不穩的,坐一會兒就開始抖腿、搖來晃去,因為心裡裝了好多莫名的事,本身就比較浮躁。其實古人講的「坐如鐘」是盤腿而坐,形態就像一口鐘扣在地上──屁股底下墊一個蒲團(用蒲草編成的圓形墊子),盤腿而坐,五心朝天,心裡很靜,坐在那兒本身就帶有一種威嚴感。

有人說那是專門修練的人才有的狀態,自己是普通人練不了,還擔心練習盤腿而坐會傷到膝蓋。實際上,古人日常的坐不只是盤坐,還有席地而坐──跪著(見下方圖)。

如果日常生活中你能經常這麼坐,就是特別好的健身法了,現在練瑜伽的人也這麼坐,叫金剛坐。

古人用字說話都特別簡單,比如「坐如鐘」就三個字,卻包含了「鐘是什麼樣子」、「我們應該怎麼坐」、「坐的時候頭怎麼放,氣怎麼呼吸,腿怎麼盤或者怎麼跪」……這些方法都需要我們根據個人不同的感覺,把它用上。

盤腿坐、跪坐……都是氣沉丹田

「坐如鐘」的坐法有很多,效果也很好,比方說跪坐吧,當你屁股壓在腳後跟上,心馬上就會沉靜下來,然後氣不知不覺也沉在肚臍眼了,想浮在胸口都浮不了,這是因為氣自然的降下來了。當你跪坐時,本身的氣就在丹田了。

現在的人為什麼體會不到這種感覺呢?人們坐在椅子上、沙發上,有時候會翹著二郎腿,這樣肯定做不到氣沉丹田,而且會導致身體氣血不往下走,對腳和腿都沒什麼好處。

比如我們坐飛機或者高鐵時,時間一長,腿和腳就開始腫了,為什麼?因為氣血在膝蓋前就被隔住了。因此,經常變換坐的姿勢,在玩電腦、看電視時盤腿、跪坐在沙發上,不但對膝蓋有保養作用,而且能引血下行。如果腿部缺血,高血壓、哮喘等疾病都會找上門,所以你平時一定要經常「坐如鐘」。用這種簡單的方法,就可以達到防治常見病的目的。

之前,有一位朋友說:「練跪膝法,無意中把我多年的雞眼治好了」。我聽了感覺很奇怪:「你有沒有用其他藥?」他說:「我用其他藥都不管用, 最近什麼都沒幹,就是每天在床上跪20分鐘,不知不覺就治好了很多年的雞眼。」

其實原理就是引血下行, 把新鮮的血液引到腳上。不要小看日常生活中這個看似簡單的「坐如鐘」法,如果坐好了就能起到很好的保養作用,為何你不每天坐十來分鐘呢?

正襟危坐、盤腿而坐、跪坐──席地而坐……怎麼坐都沒關係,因為這就是一種氣沉丹田、收養氣血神的好方法。

古人日常的坐不只是盤坐,還有席地而坐—跪著。如果日常生活中能常這麼坐,就是特別好的健身法。

文章來源:中里巴人(鄭幅中)著《易學易用黃帝內經: 中醫師反覆研讀的寶典,如今一般人也能實踐。12條經絡、365個穴位白話詳解,經之所過,病之所治。》,大是文化提供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