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歐盟CBAM上路 水泥業迎轉型契機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歐盟即將實施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雖然國內水泥廠目前並未直接向歐洲出口水泥,水泥業者認為,目前CBAM對我國水泥業者暫無實質影響,然而卻是一個值得深思的重大轉型契機。

水泥業被視為高碳排放產業,減少碳排已成當務之急。亞泥指出,集團早已率先行動,積極推動一系列減碳措施,包括倡導循環經濟,採用替代原料和替代燃料、生產各類低碳水泥、致力於新膠結材料的研發,以及投入CCUS碳捕捉再利用新技術等,以實現水泥業的減碳目標。

然而,在實現淨零排放的過程中,水泥業仍需克服眾多困難與挑戰。其中,資本密集型的生產製程需要龐大投資,同時調整現有生產製程對水泥廠來說更是一項重大風險。

儘管如此,亞泥指出,仍將風險視為機會,光是2022年就投入近兩億元進行設備優化,使碳排量較2021年度大幅降低近三萬公噸,同時減少了五千多公噸的煤炭使用量,整體效益相當顯著。

此外,在低碳水泥方面,亞泥表示,多年來已積極投入研發資源,推出袋裝墁砌水泥、散裝卜特蘭石灰石水泥,目前更加大創新產品和技術研究力度,致力開發符合國家標準的水硬性混合水泥,例如三元混合水泥,減排效果預計可達市售卜特蘭水泥的近一半。

然而,現有法規、貨物稅制、客戶使用習慣,以及投入成本考量仍是水泥業者投身低碳創新的障礙,因此需要整體產業鏈共同推動,並透過政策和規範的修訂,營造有利於水泥業推行減碳策略的環境,才有助水泥業者攜手實現環境保護、淨零排放的未來。

台泥則指出,在台灣以及大陸生產的水泥,並沒有出口至歐盟,因此不受CBAM影響。台泥是目前台灣水泥業者中,唯一在鄰近歐盟市場設有土耳其合資水泥公司的一家。台泥土耳其合資公司OYAK為例,燃料減碳率達50%,在CBAM機制下,相較其他要出口到歐洲的水泥廠更加有碳競爭力。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留言討論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