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面對長期系統風險呢?我認為必須依賴「信仰」。是的,你沒看錯,正是「信仰」!我常半開玩笑地跟朋友說,我皈依了「指數教」,我是一個「指數教」傳教士。
這個「指數」指的當然就是股市的大盤指數,但為什麼說要信仰「指數教」呢,因為我認為從某個角度來說,投資 ETF 其實就像是一種宗教信仰。
大盤指數隨時間長期上漲,資產增值是必然
圖表 7-11 是涵蓋了自 1897 年以來 120 多年的道瓊工業指數走勢,其中標示的位置是幾個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重大歷史事件,從左至右分別是:
1. 1917 年,一次世界大戰、西班牙大流感,指數最大跌幅高達 40.1%。
2. 1929 年,經濟大蕭條,這是有紀錄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股市下跌蔓延 3 年之久,指數最大跌幅高達 89.5%。
3. 1940 年代,二次世界大戰,指數最大跌幅約 41.4%。
4. 1970 年代,石油危機,指數最大跌幅約 46.5%。
5. 2000 年,網路泡沫,指數最大跌幅約 38.7%(同時間科技股那斯達克指數最大跌幅約 78.4%)。
6. 2008 年,金融海嘯,指數最大跌幅約 54.4%。
7. 2020 年,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指數最大跌幅約 38.4%。
以上只是列舉幾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事件,以新冠病毒疫情為例,在 2020 年疫情爆發初期,全球主要股市都重挫了大約 30% ∼ 40% 不等,但就時間的角度來說,股市居然只跌了 2、 3 個月就觸底反彈,接著屢屢創下歷史新高。
回顧歷史,過去 120 多年來,全球經歷過大大小小不同規模的天災人禍,也讓股市或多或少出現下跌,每次事件發生的當 下,都令人震撼不已且印象深刻,但現在回頭看,百年歷史的長河中,每次股市下跌其實都是相對短暫的,長期的趨勢卻很明顯,就是一路持續上漲、上漲、上漲⋯⋯所以「指數教」的信仰就是堅定地相信大盤指數會隨著時間長期不斷地向上成長。
AI 等科技發展帶動股市指數成長
為什麼會這樣?我認為這和人類文明與科技的發展有重要關聯。以現在人手一機的智慧手機來說好了,蘋果的第一代 iPhone 在 2007 年問市,距今不過是 10 多年前的事,再以現在最熱門的電動車為例,大概很少人會否認這是未來的科技趨勢,隨著 AI 人工智慧的演進,或許在我有生之年真能看到車輛自動駕駛普及化的一天,甚至下一步是飛上天?還是上太空?誰知道呢?
按照科技發展的速度,未來會不會有新公司取代蘋果公司的科技霸主地位呢?我認為可能性是很高的,只是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但也不必擔心,因為指數本身就是一種汰弱留強的機制,如果有一天蘋果公司不再那麼強大,在指數中的比重就會自動逐漸遞減,擁有新技術的新公司也會被納入指數,並帶動指數持續成長。
指數教信仰:相信人類文明進步
這就是「指數教」的信仰核心,用一種樂觀的態度,堅信人類的科技與文明會不斷地進步,就算遭遇各種天災人禍也要抱持信心堅持下去,唯有如此,才能享受到投資成長的果實。
定期定額可分散短期風險
其次,關於股價波動的短期風險,則是可以透過「定期定額」 的被動投資法和「資產配置」克服。
所謂的「定期定額」就是在固定的時間投資固定的金額,例如每個月 1 號固定投資 1,000 元就是一個常見的方法,透過這種方式,就可以不用擔心股價的短期波動風險,因為就算「幸運」 買在短期的高點,但由於投入的只是一部分的金額,只要持續投資,就可以將整體的平均投資成本逐步降低。
例如說,相較於單筆投資在股價 100 元,如果改以「定期定額」的方式分別買在 100、80、60 元,那麼平均成本就會降低為 80 元,比原本單筆投入的 100 元還低了 20%。
長期投資選大盤型ETF
常有同學問我,投資 ETF 會不會賠錢?我的答案是,如果你只把眼光放在短期的 1、2 年以內的話,賠錢的機率很高;但如果可以著眼於 10 年、20 年,甚至 50 年後的長期投資,我相信成果將會是豐盛的。
不過,也有人擔心逢低加碼會不會變成「越攤越平」,最後長期套牢?我認為這個方法本身沒有問題,關鍵在於投資標的的選擇,如果投資的是價格走勢長期向上的標的,例如圖表 7-11 的道瓊指數,顯然不必擔心這個問題。
相反地,如果投資標的缺乏「信眾」支持導致價格走勢長期向下,那麼定期定額的結果當然就會變成越攤越平了。這也是我一再強調必須選擇大盤型 ETF 作為主要投資工具的理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