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柏辰表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為一種強效呼吸道毒素,可顯著損害粒線體 ATP/ADP 交換,進而導致身體無法順利代謝葡萄糖,最初出現高血糖症狀,隨後快速轉變成低血糖、失去能量、細胞無法順利運作,嚴重者出現肝臟衰竭、酸中毒、腦部、心臟、肌肉等癱瘓。
自 1975 年以來,已記錄逾千位米酵菌酸中毒病例,病死率高達 40-60%,潛伏期很短,中毒後30分鐘就可能發病。以中國、印尼和莫三比克案例,多數米酵菌酸中毒病例都是在食用當地生產的發酵食品後發生。
米酵菌酸源自發酵玉米和椰子產品的生產過程,受到唐菖浦伯克氏菌污染後產生。此菌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易大量繁殖,特別是椰子和玉米中的脂肪酸,及攝氏22至33 度、中性pH值6.5至8.0的環境。米酵菌酸毒性強烈,無色無味且在高溫下穩定,即使經過烹煮也無法完全消除毒性。其主要影響肝臟、腦、腎等重要器官,造成嘔吐、腹瀉、尿滯留、腹痛、過度出汗等症狀,相關研究指出,1至1.5毫克對人類即可能致命。
米酵菌酸多出現於要經過長時間發酵或泡發的食物中,包含腸粉、河粉、年糕、糯米、湯圓等「發酵米及榖類製品」,另外「久泡的木耳、銀耳」只要變質就可能產生毒素。柏辰提醒,米酵菌酸不會因洗滌或烹飪而被破壞,因此預防與減少誤食是關鍵,建議民眾參考以下方式減少暴露。
1. 多使用大蒜粉、洋蔥粉、辣椒粉和薑黃粉等天然香料,可有效減少唐菖浦伯克氏(B. gladioli pv. Cocovenenans)的作用,進而減少米酵菌酸產生。
2. 避免在家中發酵玉米或椰奶食品,因需在嚴格衛生規範下的專用設施及流程才能安全生產。
3. 可透過添加檸檬汁、醋或乳酸等酸來確保混合物呈酸性,減少毒素形成機會。
4. 若需要浸泡雪耳或黑木耳一整晚,請在冰箱中浸泡,盡量減少細菌生長。
5. 發酵食品時採取良好的衛生措施,對所有食品接觸表面進行消毒,以防止細菌對食品造成不良污染。
6. 避免重複加熱米飯、麵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