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去中心化的金融革命願景?邁向Web3的金融新領域

《 WEB3新商機:人人都能獲利的去中心化經濟》書摘精選

去中心化金融能否受到廣泛採用仍然是個挑戰,但潛在好處不容小覷,當今的金融巨擘應當多加重視。圖/freepik
去中心化金融能否受到廣泛採用仍然是個挑戰,但潛在好處不容小覷,當今的金融巨擘應當多加重視。圖/freepik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如何評估WEB3資產?

1602年,阿姆斯特丹首度出現股票市場,主要做為新成立的荷屬東印度公司的股票交易場所。荷屬東印度公司是早期所謂的股份公司之一( 這種組織形式在前面已經討論過),從那時起,公開上市公司日益成為商業和經濟的主導力量。

儘管上市公司有著悠久而輝煌的歷史,但證券分析( 如何確定公司股票或其他資產的價值)是相對現代的概念。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和陶德(David Dodd)在1934年撰寫《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一書,後來成為價值投資聖經。

假如大部分的資金都集中在Web3 的協定和分散式應用程式,那麼就像葛拉漢和陶德針對當時的傳統資產提供分析法,我們也需要針對數位資產開發出評價方法和架構。

我們可以仿效傳統企業的評價方法,研究相關人員、商業模式、產品供給和市場定位,從中得出一個價值。不過,在這些傳統指標之上,我們還可以加入「社群」這項指標:用戶的參與度如何?他們正在發展的區塊鏈經濟規模有多大?資金的流通速度有多快?我們可以分析代幣模型、治理模型和技術效能。還能評估代幣分配模型、費用結構和代幣流通量,類似於公司的股數;正如股數可能增減,流通的代幣數量也會增加或減少。無論數位資產的評價如何,代幣數量都很關鍵,它是我們諸多量化指標的分母。

網路參與者需要誘因才會貢獻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電腦,來處理交易和保護網路。用戶自有網路向早期參與者提供獎勵,將新代幣加入現有代幣,進而增加流通量。例如,比特幣礦工會收到新鑄的比特幣,以獎勵他們的辛勞。網宇和卡爾達諾(Cardano)等權益證明網路的代幣流通量則是穩定成長。建立在這類網路上的應用服務也會發行代幣,例如去中心化交易所優幣通或去中心化借貸平臺康龐等,長時間下來,這些代幣的流通量同樣會增加。

用戶可以「銷毀」(burning)代幣來停止流通,意思是把代幣發送到無人擁有私鑰的錢包位址,從此無法取回代幣。在傳統金融市場中,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註銷股票」(retiring stock)。如果某家公司的股數增加,但獲利並沒有相應增加,額外的股票會稀釋股本。同樣的道理,如果代幣流通量的成長超越底層協定的收入,便會稀釋代幣持有人擁有的價值。

Web3 投資人正在重塑每股盈餘和實施庫藏股等要素,把它們轉換為「每枚代幣的協定收入」和「代幣銷毀」。例如,以太坊近期進行「合併」和「以太坊改進提案1559」(EIP-1559)兩項重大更新,為Web3 劃下分水嶺。這兩項更新透過實施權益證明機制,以及改變以太坊的市場機制,銷毀一部分用於支付交易費用的以太幣,增加以太幣的稀缺性,最終以太坊的碳足跡減少超過99%,以太幣的通膨也降低達90%。代幣的持有人依舊會收到新的以太幣,但隨著網路需求回穩,銷毀量已經開始與發行量持平( 甚至超過)。

貝柯是以太坊的核心開發人員,主導以太坊的合併架構,他解釋整個過程:「如果給驗證者新發行的以太幣做為獎勵和部分交易費用,但銷毀其餘的交易費,當銷毀量抵消發行量時,就能同時擁有獎勵和通縮,以及更永續的安全預算。」整個過程的關鍵動力在於,人們對於使用以太坊網路的興趣必須持續增加。如果沒有人願意在以太坊網路上進行交易,交易費用就無法抵消新代幣的發行量,這種不符永續發展的價值稀釋漩渦,讓以太坊的許多潛在對手備受威脅。

在我寫這本書的時候,以太坊的流通量已經回穩或下降,獲利平穩或呈現成長。用傳統的金融術語來說,這套系統對代幣持有人而言是增值的。如同蘋果公司用部分獲利實施庫藏股,進而減少流通量並增加每股盈餘,以太坊的代幣銷毀機制也為代幣持有人提供了長期價值。

邁向Web3的金融新領域

正如手機讓數十億人擺脫市內電話,去中心化金融能讓人們跳脫傳統銀行和其他中介機構,尤其在開發中國家。去中心化交易所優幣通的交易量曾經多次超越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比特幣基地。自動化集中投資平臺YFI( 發音為「Wi-」)將投資人的資金匯集到智慧型合約,並代表投資人進行投資,第一年就達到70億美元的總鎖倉價值(total value locked);相較之下,加拿大股票投資平臺「簡單致富」(Wealthsimple)則花了六年多的時間才達到相同水準。穩定幣DAI的每日交易量約為5億美元,領先美國熱門支付應用程式支付盟(Venmo)。穩定幣USDC在中心化金融機構中持有擔保品,嚴格說來算不上是去中心化的金融資產,但光是2022年,它就在以太坊區塊鏈上促成價值4.5 兆美元的交易,相當於每天超過120億美元。

我們從手機發展的經驗也可以得知,無論是5G還是衛星,發展基礎建設的成本相當高昂。去中心化金融是否也面臨相同議題呢?一方面,去中心化金融無需許可,任何有網路連線的人都能使用;但另一方面,個人仍然需要擁有加密資產、連網裝置和良好的網際網路,所以依舊存在著巨大的障礙。

對於希望大規模提供去中心化金融服務的人來說,新興市場的電信發展史也許指示一條明路。手機供應商在推出行動服務時贈送手機,因此去中心化金融協議有樣學樣,也贈予其他獎勵,例如平臺本身的所有權,但這可能不像免費的手機那樣吸引人。此外,去中心化金融協定的資本不像電信公司那麼充足,無法以相同程度補貼成長。

開明的政府可以為去中心化金融協定建立政府自己的用戶介面,藉此擴大匯款等金融服務的覆蓋範圍,特別是在目前銀行服務不發達的區域。世界銀行指出,儘管傳統金融科技(不是去中心化金融,但適用相同邏輯)有其優點,但洗錢防制和打擊資恐等法遵上的負擔,仍然限制了新服務提供者與開發中國家的通匯銀行(correspondent bank)往來。這些規範也影響移民使用數位匯款服務。

簡單來說,去中心化金融能否受到廣泛採用仍然是個挑戰,創新者需要加以克服,包括監管不確定性、安全風險和可取得性(accessibility)不足等。儘管如此,去中心化金融的潛在好處不容小覷,當今的金融巨擘應當多加重視。

小結與重點摘要

Web2 有幾個缺點:它引導網路使用者進入封閉平臺,並挖掘使用者的資訊,原因在於廣告成為Web2 的業務模式;金融中介機構很少創新,但仍然享有許多利益;中心化平臺形成壟斷,扼殺創新。這些限制為各種產業的新解決方案創造機會:

1. 金融服務有機會重新構思業界的一切模式:識別身分、移轉和儲存資金、提供信貸、募集成長資本、防範風險、運用金融產品造市等等。這不是數位化的新瓶舊酒,而是重塑世上最重要產業的全新架構。

2. 去中心化金融是打造真正網路原生金融產業的先鋒,受惠於更優越的可組合性、流動性,以及可程式化。它無需正規驗證,因此對於沒有銀行帳戶的人來說使用方便。

3. 去中心化金融有各種不足之處,包括監管不確定性、智慧型合約風險、預言機風險、詐騙等,但這些落實上的挑戰有希望隨時間克服。

4. 穩定幣正在推動傳統金融,讓它跟去中心化金融產生更深入的連結和整合。穩定幣屬於混合模型(Web2.5),隨著銀行和其他企業逐漸採用Web3 工具,有機會成為常態。

文章來源:亞力士.泰普史考特著《WEB3新商機:人人都能獲利的去中心化經濟》,天下文化提供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