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台灣GDP表現亮眼 薪水族卻只能乾瞪眼?

主計總處6月12日創編薪資分布統計指出,4月國內有68%的受僱員工在平均月薪(經常性薪資)不到5萬元的職場中工作。圖/freepik
主計總處6月12日創編薪資分布統計指出,4月國內有68%的受僱員工在平均月薪(經常性薪資)不到5萬元的職場中工作。圖/freepik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近年國內經濟成長率表現不錯,但薪水族卻普遍不覺得自己有吃到經濟成長的果實。每次政府發布薪資調查報告,都被國人嘲笑這些數字離人民太遙遠。究竟國家GDP成長的果實如何分配?為何大多數人薪資增長都不及GDP增長呢?本周【財經相對論】邀請工商時報副總主筆于國欽先生,分享多年來他的觀察與分析。

貧富差距66.9倍!為何GDP經濟成長的果實看的到卻吃不到? 財富重分配機制失靈 租稅效果大打折扣的原因何在?Ft.工商時報副總主筆于國欽

主計總處6月12日首度發布統計指出,今年4月國內有68%的受僱員工在平均月薪不到5萬元的職場中工作,顯示大多數上班族的經常性薪資水準集中在這個級距。

近年台灣薪資有兩大現象,一是平均薪資增幅遠不及GDP增幅,另一則是近七成的人領不到平均薪資。前者是成長的問題,後者是分配的問題,總的來說,GDP成長與否離國人的距離愈來愈遙遠。

于國欽分析說道,其實GDP的果實吃不到,是晚近二十年才發生的事,以前只要景氣好,加薪的喜悅就會傳遞到社會每個角落。整個80年代台灣經濟表現不錯,平均每年GDP成長11.4%,而平均每年總薪資成長也達10.6%,經濟成長的果實全數反映在薪水上,加上那個年代高、低薪差距沒現在大,成長的果實全民共享,也難怪經歷過那段時期的人都覺得那是台灣最美好的年代。

反觀最近十年(2013~2023),平均每年GDP成長4.4%,看似還不錯,然而薪資中位數在這期間每年卻只成長1.7%,低於平均薪資增幅2.4%,上班族中有近七成的人領不到平均薪資,多數國人依舊分享受不到GDP成長的果實,於是每次薪資統計發布日,就是民怨不滿沸騰時。

除了薪資分配問題,全體國民財富分配也越來越傾斜。主計總處在中斷30年後,今年終於再度發布財富分配統計,拿這次與前一次也就是民國80年的調查做對比,會發現其中變化相當大,于國欽特別指出當中幾個觀察重點:

一、家庭財富(資產淨值)名列前20%者,他們的現金、股票、存款及共同基金這類金融性資產,占他們財富的58%,民國80年還不到30%,顯示有錢人愈來愈偏好金融資產。

二、有錢人負債比例降低,窮人負債劇增。110年有錢人的負債相對是低的,只占其財富的4.5%,遠低於80年的7.5%,反映如今的有錢人囊括了更多的資產,卻只借少少的債,相反的,後20%較窮的家庭,平均每戶債務高達405萬元,比80年的24萬元膨脹了16倍,近20年房價飆漲,房貸金額大增,恐難辭其咎。

三、家庭部門財富逾6成集中於前20%家庭:家庭部門的財富是由房地產、金融資產、家庭設備及負債構成,加總之後,110年家庭部門財富近150兆,前20%家庭分享了62.7%,遠高於80年的49.7%,財富集中程度明顯又更上層樓。

國民財富分配不均,對於未來台灣社會和經濟的衝擊有多大,政府又該如何改善這個問題呢?抑或貧富差距擴大根本就是自由經濟運作下無可避免的必然結果?青貧現象背後諸多成因的分析與探討,都在本周Youtube工商時報【財經相對論】裡,歡迎收看。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留言討論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