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為國力的象徵,奧運是一國綜合實力的展現,只不過隨著所需花費的金額愈來愈高,景氣好的時候影響可能還不大,一旦遇到經濟狀況不好的時節,可就要仔細的盤算,預算超支、入不敷出已成常態,也讓原本應該爭相舉辦的奧運一度淪為無人想接的燙手山芋,直到1984年洛杉磯奧運,主辦方將贊助與轉播的商業模式引進,大家發現,原來奧運也可以是一門生意。
巴黎奧運精打細算 仍舊很難不超支
早在巴黎申辦奧運時就已經將主軸設定在有史以來最「綠色」、「永續」的奧運,因此在比賽場地上盡量減少新場館的興建,預計75%使用現有場館,20%搭建臨時性場地,新建的部份只有5%。因此,巴黎奧運組委會整修百年前曾舉辦過奧運的體育場,不僅可用於比賽,也具有傳承的意義;在埃菲爾鐵塔旁搭建臨時性的沙灘排球場地,在大皇宮進行擊劍和跆拳道比賽,在凡爾賽花園舉行馬術比賽等,新建的場館僅攀岩館與水上運動中心兩座,一方面可以節省經費,同時國際奧會也不希望主辦單位興建的場館在賽事後成了「蚊子館」落人口實,為奧運帶來負面的影響。
即便如此,奧運身為全球最大規模的綜合性體育賽事,所需經費仍舊相當可觀,巴黎在申奧計畫提出的預算是66億歐元,比里約、倫敦或東京奧運花費來得少,巴黎奧運組委會強調,他們打算省錢,而不是把錢花在沒有用的地方。不過根據以往經驗,實際支出往往會超過預算,而法國在申辦期間也提及這一點,他們解釋通膨是導致成本上漲的主要原因。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媒體WalletHub估算巴黎奧運的成本約82億美元;而在奧運開幕前巴黎奧運組委會公布的數據則是已花經費約90億歐元;法國經濟研究資詢機構Asterès的報告則指出,巴黎奧運的總成本預計落在118億歐元左右,其中有關賽事的組織營運預算約44億歐元,場館的興建與修整也約44億歐元,還有30億歐元的其他支出主要在跟相關單位的配合補助款項,例如公務部門人員的支援費用等。
超支的情況並不是本屆奧運才有,根據外媒的統計資料顯示,自1992年起,每一屆奧運最終支出均超過其預算,平均超支103.75%,以上屆東京奧運會來看,最初預算為73億美元,但最終由於延期、防疫等原因總計花費154億美元,是原先預計的2倍。另根據牛津大學的研究,自1960年羅馬奧運會以來,歷屆奧運會的平均超支率約為172%。
把奧運當生意 大家各憑本事
在透過主辦奧運彰顯國力時期,所需經費多由主辧城市及所在國家設法支應,只要能達到目的就算功德圓滿,沒有錢從那來的問題,或是說沒有人考慮過錢會是問題,但1976年蒙特婁奧運挖下財政的大窟窿,債務花了30年才還清,奧運不再是香餑餑,然此時洛杉磯有意爭辦1984年奧運,詢問聯邦政府的意見與可提供的協助時,得到的答案是想辧奧運可以,不過「錢,沒有」,要洛杉磯自己想辦法,於是洛杉磯透過管道開闢了「轉播」與「贊助」兩項財源,開啟了奧運的商業模式,不僅解決經費的問題,賽後結算竟然還有盈餘,為賽事的舉辦開了新視界。
奧運收入來源主要有轉播、門票、贊助費和授權費等,其中轉播、企業贊助的全球合作夥伴贊助計畫是由國際奧委會負責,主辦國本土贊助、其他授權許可項目由主辦國組委會負責,而上述「轉播」與「贊助」這兩項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奧運的轉播收入是指國際奧會或奧會主辦機構通過授權轉播商進行奧運賽事的電視轉播,包括即時直播、延時轉播、回放以及短影片的製作等多種形式,並從中獲得的收益,出售所得費用由國際奧會與舉辦城市組委會分成。在1992年之前,國際奧會抽7成,隨著轉播權利金的提高,國際奧會的抽成比例改為6成,2004年雅典奧運後下調至49%。
奧運電視轉播權一般是4年中各舉辦1次的冬季奧運會和夏季奧運會打包出售。根據國際奧會的資料,1997—2000年期間奧會全球轉播收入為18.5億美元,到了2017—2021年,收入增加到41.7億美元,翻了2倍之多。儘管要和國際奧會分帳,但隨著近年來全球轉播權收入的逐年增長,奧運主辦城市的口袋自然也是「麥可麥可」。
英國市調公司安培分析(Ampere Analysis)的研究報告估算,巴黎奧運的轉播和串流媒體轉播權預計將達到33億美元。
奧運成頂級「IP」 互利互惠創雙贏
奧運作為一個頂級「IP」,各大品牌當然不會錯過這樣世界級的行銷平台,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還能借助奧運的影響力,將自身的產品和服務推廣到全球,對舉辦城市而言,不只得到了資金支援,又能借助贊助商資源進一步擴大奧運的影響力,可謂雙贏。
根據巴黎奧運會官網的資訊,本屆奧運設有四個等級的贊助商,共計80家企業為官方贊助商。其中,15家為國際奧委會的奧林匹克全球合作夥伴,65家為巴黎奧運會本土贊助商。法國奢侈品牌LVMH集團花費1.6億美元成為巴黎奧運會首個「創意合作夥伴」,其他包括可口可樂、歐米茄、百威等知名品牌也都名列贊助名單。
安培分析提到,巴黎奧運的贊助收入估計約13.4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二的贊助收入來自總部位於美國、法國和日本的公司,中國企業則是第三大贊助來源。有愈來愈多的企業利用重大體育賽事為品牌行銷,以吸引新市場的消費者並加強現有地區的影響力。
巴黎奧運的門票所費不貲,從97美元到2,900美元不等,最貴的甚至可到4,200美元,即使門票貴森森,但巴黎奧運還是成為史上門票銷量最高的奧運。根據ABC報導,巴黎奧運的1,000萬張門票已售出970萬張,刷新原本由1996亞特蘭大奧運保持830萬張門票的紀錄。
而相關商品的授權費也是奧運收入的一環,不僅滿足消費者對奧運文化的追求,也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國際奧會資料顯示,歷屆奧會的授權收入中以2008年北京奧運的1.63億美元最多。
舉辦奧運是賺是賠該怎麼算?
統計1984年洛杉磯奧運至2020年東京奧運的10屆奧運,其中6屆賺得盈餘,4屆處於賠錢的狀態,其中2004雅典奧運虧損80億美元,延期一年的東京奧運虧損71.3億美元,有賺錢的那幾屆盈餘最多也不過幾億美元,即然奧運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那又為何有人想要主辦?
法國利摩日大學體育法律與經濟中心(CDES)指出,巴黎奧運將會為巴黎地區帶來67億至111億歐元的淨經濟收益,中長期預測,還將產生約89億歐元的經濟影響,比2016年預估的53億至107億歐元增長了26%。
巴黎奧運組委會預估,奧運將帶來18.1萬個就業機會,為法國帶來120億美元長期經濟效益,可促進經濟活動與就業。
法國國家統計及經濟研究局(Insee)表示,受惠於巴黎奧運的提振,法國第2季經濟成長預料將會增加0.3個百分點,法國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預計增加0.5%。
在奧運期間,預計巴黎將迎來230萬至310萬名擁有門票的遊客,其中約64%為法國人。據巴黎旅遊局估計,遊客在奧運會期間的消費約26億歐元,這些支出包括餐飲、購物、娛樂和交通等方面的花費。
外媒統計,大多數舉辦國在奧運會前8年經濟增長就已經開始加速,而在奧運8年期間,大多數國家的GDP增長有所提升,但這並不能推論出奧運對經濟發展的直接貢獻,主要是因為申辦奧運的城市本身就具備一定經濟實力,並且處於發展上升期,才有本錢申辦奧運。
舉辦奧運不是只有「奧運」這本帳要算,自籌備、舉辦的過程中,主辦城市與國家可以利用奧運的資源優勢和商機,獲得更多隱形收益,如建設基礎設施、調整產業結構、國際形象的提升等,時至今日,奧運不僅是一項體育賽事,而是一種經濟催化劑,期望通過奧運為城市和國家帶來階段性經濟發展加速。
這次巴黎奧運選手村設在聖但尼島、聖但尼和聖旺三個區域,以聖但尼島來講,這裡一直與毒販、高犯罪率掛勾,破舊的公共住宅區,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於貧困當中,是法國最年輕和最貧困的地區之一,希望藉由這次奧運的機會推動地區的發展,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並為未來的社區發展打下基礎。
正如倫敦政經學院學者崔佛斯在評論倫敦奧運時所提過,如果不辦奧運,倫敦恐怕需要50年才能改造長期以來被視為都市瘡疤的東區,透過奧運,這個最匱乏的區域可獲得重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