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亂糟糟,抬頭仰望高空藍天,舒坦之餘,少數人更從中看出龐大太空商機。世界首富們的創新觀點,從電動車延展到太外空,現在來瞭解,一起掌握未來財富密碼。
全球股市又搭了一星期的雲霄飛車,快速且近乎崩盤的重挫,多數融資戶都被洗出場。世界首富們也一樣財富縮水,差別只在沒有現金不足的壓力。3日(周六)7點首播的工商時報【市場觀測站】PODCAST,受訪來賓星展銀行(台灣)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認為,星展財管重視的「I.D.E.A.」策略布局,和世界首富們長期在思考的「創新」是一致的,能降低市場短期波動的衝擊。
陳昱嘉指出,近期的市場波動為投資人重新布局科技產業領先者提供了良機,類股輪動也是資本市場的普遍現象,重要的是,核心投資部位仍將在科技領域,因為基本面和許多潛在利多因素將支持科技類股的表現。
星展銀行財富管理建議財管客戶,維持以I.D.E.A.(Innovators創新者,Disruptors顛覆者,Enablers推動者,Adapters適應者)的策略布局,除了將科技類股作為核心配置之外,I.D.E.A.策略本質上是一個多元化,且以成長為中心的策略,還包括高品質的長期成長題材,例如能源轉型、低調奢華、生命科學、太空和數位媒體。
巧合的是,世界前十大富人之一,馬斯克(Elon Musk),擁有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和舊稱推特(Twitter)的社群平台X;另一位世界鉅富貝佐斯(Jeff Bezos),有美國最大網路零售商亞馬遜公司(Amazon.com Inc.),也創辦藍源(Blue Origin),2021年登上外太空,夢想在未來為太空產業打造基礎設施,加速太空產業的發展。
陳昱嘉指出,過去談太空議題,大多是夢想,然而近40年來,發射太空船的成本下降了約98%,成為夢想成真的關鍵。「太空經濟」不但日益常見,產業也開始爆炸性成長,預期到2027年將達到7,720億美元。星展集團研究發現,隨著太空經濟吸引投資人、超富裕人士(ultra-high-net-worth:UHNW)和大企業對太空的興趣日益濃厚。
陳昱嘉指出,「太空經濟」領域的布局策略,包括定位、導航和計時系統(PNT:Position Navigation and Timing),地球觀測,太空旅遊等。
有趣的是,星展集團曾建構「太空主題指數」,2019年以來,這個指數的表現優於全球股市約51%,這證明了太空產業強勁的成長軌跡。隨著與太空經濟相關的次投資主題獲得關注,星展集團預期,這樣的動能可望帶動相關產業呈現指數性的成長。除了強勁的股價表現之外,與太空相關的公司也擁有比大盤更高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分別為23.5%與14.4%。這種趨勢突顯了太空相關投資的吸引力與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