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新聞網 盧品青】身陷性別爭議風暴的阿爾及利亞66公斤級女將凱利夫(Imane Khelif)出場46秒就打得義大利對手卡里尼(Angela Carini)痛哭棄賽,她坦承自己無法承受凱利夫的重拳。賽後卡里尼拒絕與凱利夫握手,有人認為她是不滿凱利夫的性別爭議,國際奧會IOC發言人亞當斯(Mark Adams)聲明:「凱利夫自幼就是女人,護照上也是女人,她是女性拳擊手,這個議題與跨性別無關。」
事後卡里尼對義大利媒體說:「我向對手致歉,如果IOC說她可以參賽,我尊重這個決定。(拒絕握手)這不是我的本意,我要向她和其他人道歉,我當時很憤怒是因為我的奧運失敗了。」中華隊林郁婷首戰擊敗烏茲別克女將,對方教練也一度不願握手。
美媒CNN報導,基於人權保障的醫療隱私,傳統性別檢測屬於侵犯基本人權尊嚴的制度。1966年的田徑歐錦賽還是肉眼鑑定,大會指派3位女醫師直接檢查女選手的性器官和第二性徵。後來醫學發達有更多的方法檢測,IOC自1936年開始對女子選手的性別檢測,最後在1999年廢止傳統方式,主要以睪酮濃度等數據限制。
上屆東京奧運已有XY染色體的西非田徑女將姆柏瑪(Christine Mboma)在女子200公尺摘銀。就算凱利夫是XY甚至是跨性別,那也是IOC允許的。紐西蘭舉重女將哈伯德(Laurel Hubbard)3年前在東京奧運成為史上首位公開以跨性別身分參加女子賽事的選手(女子舉重無限量級),那不是身體對抗的項目所以爭議較小。哈伯德在33歲才成為跨性別,出賽時43歲,還在練習時受重傷,最後未留下成績就退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