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上課,家長拿了孩子做的小書給我看。他們的家庭默契是只要出遊,回家後媽媽會請升上高年級的孩子製作一本小書當紀念,而這位上課時總是很∼活潑的孩子,做起小書卻令人意外的相當配合(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可以被要求的,除非他抵死不從,那就⋯⋯再要求別的項目)!
除了寫作能力一點一滴的進步,孩子的各科成績在那段時間也進步了,數學、國語能力都有提升,整體理解力變好,我發現這和我常提議的「12 歲發展任務」有關。
還有一位在家自學的學生,在他小學六年級時(未滿12 歲), 我突然想到,他沒有背過唐詩。當時他包括國語、數學的學習都由我教授,有一項很關鍵的發展任務,若錯過了,責任就在我─那就是發展記憶力!於是在六年級上學期時,我開始刻意的安排他背唐詩,從五言絕句開始,再「偷渡」到七言絕句,再來是律詩。以學唐詩、背唐詩暫時取代他學習文言文。因為沒有加內容,只有換內容,所以孩子的接受度很好。
把握小腦袋瓜最顛峰的學習時期
在12 歲之前,可讓孩子多多學習哪些能力呢?根據一些文獻, 我統整了以下幾點:
① 10 歲以前學樂器(如果有此興趣需求)。
② 10 歲以前要學外語。
③ 12 歲以前要有豐富的詞彙量(包含國語和外語)。
④ 12 歲以前要特別重視營養,此時長腦的速度如同2 歲一樣快。
⑤ 12 歲以前引導孩子養成勤勞、勤學的習慣。
⑥ 12 歲的記憶力達到顛峰,在此之前就先訓練記憶力。
第1 到4 項,以及第6 項,皆和大腦神經發展有關1。12 歲以前對於語言、記憶力的學習與發展非常關鍵,特別是10 歲前學外語與樂器,對孩子而言是比較容易的,錯過了就難再有這種快速發展的機會。大腦的發展是用進廢退,常被使用的部分會更發達,過了12 歲,以往沒使用部位的神經元連結會漸漸消失、神經突觸會自然弱化刪減。
第五項則是基於心理學家艾利克森(E.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論」2,在進入青春期(約12 歲後)之前,就要協助孩子養成對求學、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乍看和學業成績沒有直接關係,但將影響現在及未來,如果錯過正面發展,甚至會造成生活基本能力匱乏、容易產生失敗感!
多讀好故事,自然累積詞彙
如果孩子在12 歲以前有緣成為我的學生,我通常會刻意安排「詞彙教學」。例如:成語、敬辭謙辭、婚喪題辭、同義詞、偏義詞、隨機遇到的難詞⋯⋯當然,也會指定課外讀物讓孩子閱讀, 上課時花個10 分鐘討論。課外讀物分為兩大類,第一種是虛擬作品(fiction): 文學、小說類; 第二種是非虛擬作品(non-fiction),例如人物傳記、生物、心理、哲學、科學等等。為了避免閱讀偏食,二類書籍都要閱讀。《寫出全文才有用!王淑芬的讀寫課》3書中提到美國教育界的建議,閱讀虛擬作品與非虛擬作品,在國小階段的建議比例是5:5 為佳,國中則是4:6。
從兒童經典文學看起,可以自然而然擴充孩子詞彙量、修辭法, 例如我常推薦英國兒童文學作家羅德・達爾的作品,他的入門短篇故事系列很適合中年級以上,其中電影原著小說(例如大名鼎鼎的《巧克力冒險工廠》)不只適合高年級、國中生,甚至成人來看也會喜歡。
好看的羅德・達爾作品集
羅德.達爾(Roald Dahl)是英國小說家、劇作家、詩人、更是當代的文學大師!孩子能直接閱讀經典, 不必再彎彎繞繞,就直接獲取最純粹的文學養分。雅麗老師首次閱讀的是《吹夢巨人》,驚豔不已,最愛的則是《女巫》,這讓我聯想到存在主義小說─卡夫卡的《變形記》。不同的是《變形記》的男主角變成類似蟑螂的大怪物,自己和家人都悲苦恐懼;然而女巫中的小男主角,變成老鼠,我本來超擔心,沒想到小男主角很開心,依然被外婆疼愛。因故事情節完全在我的思考框架之外,閱讀經驗超過癮。當然您也可以與孩子一起找到適合的書,只要願意讀,就可以累積詞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