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蔡英文前總統任內推動「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不過受到地緣政治因素,台灣半導體領先位子更顯重要,發動AI新技術下,電力需求勢必大增,業界擔憂供電狀況,甚至認為上述2050淨零目標更難達到。賴清德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於8月8日召開首次會議,謝金河日前建議政府大膽買下SMR研發公司,國發會以SMR核廢料、設置變電所之嫌惡設施之兩個觀點,直言SMR看法相對保守,並提到新核能目前並沒有任何進一步討論。
「小型核能反應爐」(SMR)被產官學關注,不過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周一在轉型能源國際論壇會後受訪提到,對此看法比較保守,SMR核廢料的量至少是現在核能的三倍以上,其二光看現在的變電所要設置都相當困難,那將來SMR是到處都要設置的難度,其嫌惡設施難度會更大,對此並沒有那麼樂觀。而針對日前傳出行政院對新核能採開放態度,主委也直言目前沒有任何討論。
然而現階段民調顯示超過六成的民眾希望可以著重於核能,甚至超過九成民眾認為核三除役後擔心缺電問題,劉主委也表示,國發會能做就是不斷的探尋新能源,目前推動氫能源會比以往積極,如今也有些企業開始建立自己的氫能源發電設施,政府亦會加速推動,來大幅達成減碳效果;第二個部分也在觀察澳洲的綠氫,過去綠氫不穩定,運輸相對危險,但現在新技術將其轉化成氨,變成綠氨,即掌控至可控範圍。日本廠商也開始將綠氨直接轉化,從原本綠氨變綠氫需經過600度燒溫,到現今直接把綠氨燃燒發電,風險降低不少,對未來新能源發展相當樂觀。
地熱方面,台灣處在地熱充沛,國發會也積極推動,地熱也是相當不錯綠能。另外潮汐發電,也都是穩定發展綠能一個選項。
談回核能不會排碳議題是否視為綠能選項之一?劉主委表示,若以排碳這個目標來講,核能已經沒有什麼機會的原因,是按照法令目前不論在野黨等都沒有提出相關法令,時程已經來不及,而目前選項就是重啟,但重啟起碼要五年以上,一個廠更將近一千億元花費,後續核廢料處理也是幾千億元,故核能有正反兩面,但負面其實沒有想像的少。
「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及「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進入第三年,今年預估將投入約390億元淨零領域,預計到2030年將會投入9000多億的資金在此,以推動第二次新能源轉型,除了過去風能、太陽能外,更著墨在地熱、綠氨等領域,拉抬綠色成長。同時國發會也積極推動人才培育,預計在2030年之前培育9萬6千多綠能人才,同時放寬融資保證將提升到8成,綜言在未來國發會除了政策積極的推動以外,在人才培育、資金投入,部會合作,達到良好效能,希望讓大家有個綠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