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彭啟明:溫度的正義 貫穿淨零排放的關鍵

《溫度的正義:全球沸騰時代該如何消弭升溫所造成的各種不公?》書摘精選

彭啟明認為2050淨零碳排要達標,需有上位的氣候治理思維,需要國際間、政府與民間及創新的生態系合作。圖/中時資料照片
彭啟明認為2050淨零碳排要達標,需有上位的氣候治理思維,需要國際間、政府與民間及創新的生態系合作。圖/中時資料照片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很多朋友很好奇,明明我在民間可以好好地過生活,可以有自己的時間與發展機會,為何會跳入公部門來接下「環境部長」的職務?

最主要的關鍵,是一個想改變的信念!

我和子平兄這幾年都在探討2050淨零碳排如何達成,這的確是全世界的目標,參與其中的朋友都知道目前全球各國的減碳政策累積起來,離這目標還有一大段距離,甚至可能無法達標。所以更需要有強烈的全民共識與領導力,有更好的方法與使命感才可能達到。同時我們需要更積極的防災調適策略,才能應對日趨極端的天氣。

這個環環相扣的議題,很需要國際間、各國政府部門間、政府與民間、民間創新的生態系的合作,很需要有上位的氣候治理思維。

而這裡面涉及到整個構面,需要向大眾說清楚並不容易,但最容易貫穿一切的就是「溫度」。我們每天生活都是依賴著溫度來調整穿著或作息,人類可以穿著清爽、不厚重,也不需要開冷氣的舒適溫度落在20至26°C之間,也就是我們最喜歡最舒服的春季或秋季。而在夏天時,動輒35°C以上的高溫已成常態,我們會習慣開啟冷氣機,把我們室內的溫度降溫到舒適的溫度,但冷氣機運轉產生的溫度,也正同步把戶外的溫度提高。此外,運轉花費的電力,也是主要的排碳來源,把溫室氣體濃度往上推升,直接造成全球暖化,預期溫度會愈來愈高,夏天愈來愈長,我們舒適的溫度也會愈來愈少。

一個小小開冷氣的舉動,可以讓我們覺得舒服很多,多數人很難想像這和全球暖化有什麼關係?事實上,一個人製造的量雖不大,但只要每個人累積起來就很可觀。偏偏二氧化碳無色無味,不像某些有色有味的空氣汙染,可以讓大家感覺得到,這也就是減碳很難徹底推動的大問題。

很多朋友認為需要用「碳費」來讓大家覺得排碳有價,讓大家覺得消耗能源要付出額外排碳的成本,這是會痛的,才會積極減碳。但這也涉及到許多基礎產業,排碳量本來就較高,轉型的成本不低,很可能會造成綠色通膨,例如民生物價的上漲。因此也會有朋友認為,當企業獲利較高或景氣較好時可以徵收,如果變差時,是否可以不要進行。由此可知,推動碳定價,以及如何讓大家知道減碳的重要性,並且產生行動力,是非常困難的任務。

如何用更創新的方法來讓大家願意積極減碳,而且要根據實施的成效滾動式調整,除了如「棍子」的碳費,還有更有誘因的「蘿蔔」,許多國家都有創新的辦法,配合上總量管制的碳交易制度,讓整個減碳成為轉型新創的機會,這是各國都在努力之處。

但這當中,必須要有一個貫穿的價值,就是「溫度」。如果我們都對溫度有高度的認知與重視,各種分歧與困難就可以有共同的標準來討論,很感恩子平兄的三本系列著作在溫度科普上的投入,期待有更多人可以看到這問題,未來我們努力的目標就是讓溫度不要再快速上升,讓下一世代仍維持有較多舒適的溫度。本書《溫度的正義:全球沸騰時代該如何消弭升溫所造成的各種不公?》所闡釋的正是我們心中貫穿的價值。

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認同溫度的重要性,當然就無法有實質的行動。這不是一個科學、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文化道德、世代公平正義問題。

很謝謝子平兄在本書4-5節中的勉勵:

「溫度的公正轉型之路,必定不好走。我們得誠實地面對,劇烈升溫是來自於人類活動排放的大量溫室氣體;我們得深刻地經歷,全球及身旁的環境變遷、經濟損失、生命消逝;我們也必須承認,習以為常的舒適生活,隱藏著人性無止盡的期待與貪婪;更不用說,還有多少政策的缺口需要補強,多少困難的路徑亟待開拓。」

這不只是更好的政策推動,也需要帶動大家願意改變生活習慣及能源使用方式,這就是一個新的環保運動文化。我們會努力和大家一起來達成!

(本文作者彭啟明博士為現任環境部部長)

文章來源:林子平著《溫度的正義:全球沸騰時代該如何消弭升溫所造成的各種不公?》,商周出版提供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